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新华社记者 陈刚 雷潇潇 李亚男
“十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正式启动!” 近日,位于陕北榆林市的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操作人员在地面按下中控大厅的“程序启动”按钮。 深度超过360米的地下采煤系统一键启动。
“本次投入运行的全套综采设备,40分钟切一刀煤,每刀切煤3500吨,可以装满一列运煤列车。” 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亚军表示,投运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投入正常生产后,单工作面年产量将由目前的1300万吨提高到更多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10%以上,超过2000万吨。
陕北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 现有各类煤矿233处,总生产能力67440万吨/年。 今年前10个月原煤累计产量4.99亿吨。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能源行业落实低碳目标、加快转型升级,不少煤矿的环保、安全、智能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印象。
走进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偌大的矿区几乎看不到煤炭的踪迹。 蓝天、白云、绿草相得益彰,矿井排水调节池水质清澈,智能食堂为员工量身定制最佳菜谱……火车装车站,出发的“煤”工厂必须首先用抑尘剂“沐浴”。 列车经过防尘处理后即可出发。 “这里生产的煤炭看不到,矿区变成了景区,矿井上下5G信号全覆盖,这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军表示。
智能煤炭开采正在加速普及。 榆林市能源局党组副书记哲晓云介绍,全市13个煤矿列入第一批国家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成智能化开采工作面80多个。 技术先进的“老鼠采煤”,不断提高开采效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在位于晋陕蒙交界处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综采第一队队长杜怀龙说:“要把埋在地下的煤炭尽可能多地开采出来。”尽可能地避免资源浪费。” 该矿采用沿空留巷新技术,采用柔性模混凝土替代传统隔离煤柱,每年可回收煤炭30万吨以上。
开采好煤,就要用好它,“吃干榨干”。 在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国家能源集团、陕西煤化集团等企业牵头的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投产正在如期推进。 管廊纵横交错,构筑“钢铁森林”,完成煤炭“从黑到白”的转变,最终成为可生物降解的医用骨钉、餐具、购物袋……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让蓝天白云成为日常风景。 榆林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 今年1月至10月,榆林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