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项目重塑崂山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30,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通讯员 张旭霞 赵子健

如何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问题?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答案是“向天求空间,向上求效益”。

初冬时节,株洲路一带正在进行改造。 以元嘉生命科技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工业上楼”项目正在重塑崂山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崂山区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作为解决发展空间有限问题的重要抓手,今年8月发布了楼宇经济‘高端引领’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亿元大厦不少于50座,经济税收总额达到240亿元。 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说。

鼓励实施“产业上楼”工程

今年3月,《崂山区促进“产业上楼”指导标准和政策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政策》)发布。 《政策》明确,对因“工业上楼”需要搬迁、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落户崂山区“工业上楼”园区的工业项目,按照新的企业吸引政策; 对“工业上楼”项目,亩均税收达到履约监管协议且主营业务税收达到25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及以上的,分别给予40%、60%、80%连续三年根据区级财力实际情况确定园区开发运营单位。 %奖。

政策红利不断转化为发展动力。 借助崂山区推动“产业上楼”的政策,青岛罗博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崂山智慧产业园附近选址一栋4000多平方米的工业楼,打造集研发、工程、销售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自动化生产。 。 “这将一举改变我们公司长期的外地生产模式。”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舒表示。

“崂山区将全力推动‘产业上楼’,大力推行‘标准用地’,明确投资强度、亩产值、亩税收等指标。” 杨克敏表示,目前,崂山区已实施8个“产业上行”项目,预计新增产业用房约50万平方米。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纵向增长”

在崂山区,“产业上楼”已成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等高新技术产业“垂直增长”。

在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刚刚开工的VR创意中心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明确提出按照工业建筑标准建设。 “这些建筑一般都在9层以上,建成后将在园区内构建‘软硬件并重、虚实融合、协同创新’的虚拟现实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经理韩军.

“产业上楼”不仅能提升产业载体空间,还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崂山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主要配套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楼宇,通过企业梯度培育,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垂直经济带”。

位于株洲路的华锐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只有一栋单体建筑,上层为研发办公,下层为生产。 招商启动以来,已有9家企业入驻园区,入住率达到100%。

“通过‘上楼’,企业真正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华锐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要奔波数十趟。从研发中心到生产工厂的英里数。 自从工厂“搬上楼”后,研发人员可以乘坐电梯直接到达生产车间。

打造楼宇经济“崂山模式”

高层建筑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战场”。

在科园纬四路与新立路交叉口拐角处,建成了占地52.8亩的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 更新后,这里将实现“产业上楼”,多家拟上市企业和专业化新企业的研发、生产总部将落户于此。

崂山区不少低效工业用地正在探索“工业上楼”,实现优质高端企业集聚。 同时,该区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精细化服务,对老建筑室内外环境、施工设备、基础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建筑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崂山区实施‘打好建设牌、温暖企业家’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入驻企业满意度。” 崂山区楼宇经济发展中心主任赵小普表示,为做好楼宇服务,崂山区重点在楼宇集聚区探索建立“楼宇服务超市”,延伸政务、商务、文化、生活等资源投入建设。 小区还配备了“楼层服务员”服务专员。 今年以来,已有10多名“楼层服务员”到楼宇150余次,为“楼层服务员”排忧解难。

目前,已有2.3万多家科技金融企业入驻崂山区100多栋楼宇,雇用员工5万多人。 2023年上半年,崂山区楼宇经济税收总额近150亿元,25栋楼宇税收过亿元。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