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牵头研发再生稻高产示范片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新华社记者 李松

10月下旬,在重庆永川区来苏镇,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牵头的再生水稻高产示范。 田野里长满了金黄的稻谷,收割机马不停蹄地穿梭,收割、脱粒、装载……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

专家对此次示范片进行现场收割实测,再生稻平均亩产达324.1公斤。 此外,8月中旬,同一示范片测得的中稻平均产量为711.8公斤。 这片稻田有中稻和再生稻两种作物。 亩产达到1035.9公斤,实现了“吨粮田”的产量目标。

再生稻是在光热资源适宜的地区,利用第一季水稻收获后的稻堆再次种植的水稻品种。 具有节省种子、省工、省肥等优点。 包括永川在内的渝西浅丘陵平坝地区,是西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的重要产区。 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供应。

在重庆,不少农民曾经有保存再生大米的习惯。 但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收割的普及,收割机在作业时会大面积压碎稻堆,损伤休眠芽,导致再生稻产量严重下降,影响农民储存再生稻的积极性。

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牵头的中稻转再生稻优质高产技术,从角度解决了再生稻机械化收获和储存的技术难题。农机农艺一体化,实现再生稻稳产高产。 四年来,重庆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44万亩。

“水稻科研就是解决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姚雄说。 “为什么我们研发推广的中稻再生稻全流程机械化优质高产技术如此受粮农欢迎?” 欢迎? 关键在于,这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等再生水稻种植相关要求的集成应用。 中型水稻机械插秧和机械收割的作业带宽和作业方向尽可能一致,从而减少中型水稻收割机对稻堆的碾磨。 抑制比例,尽量保证再生稻的产量。”

“过去,农民种植水稻时,不太注重行距、株距,也没有考虑与机械收割作业的配套。”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博士张武军说。 “为了减少收割机对稻堆的压坏,我们要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提高机插秧作业的标准化,尽量与收割机田间作业相匹配。”

同时,作为中稻和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优质高产技术的品种支撑,科研人员还经过10多年培育出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的新品种。育种研究,实现中稻和再生稻的质量和数量协同。 推动。 “通过长期试验研究,我们还发现,中稻出穗后7天左右每亩施尿素8~10公斤作为芽肥,不仅能促进中稻结果“不仅能促进水稻的季稻生长,还能促进茎上腋芽的萌发,保证再生稻穗大、稳产高产。”张武军说。

种粮农民直接体验到农业科研创新的效果。 永川区来苏镇种粮大户余华今年种植中稻——再生稻280余亩。 他告诉记者,以前他觉得再生稻产量低,种植不划算。 现在在技术支持下,再生稻平均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 而且因为稻米品质好,味道好,种粮有利可图,我当然愿意种。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