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西海洋功能区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28.59公里,风能资源丰富。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北部湾等5个海上风电基地。 广西拥有良好的钢铁、制造业等工业基础。 海上风电机组所需的钢管桩、导管架、塔架、机舱、轮毂等关键零部件均可在广西制造,为广西海上风电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根据。 今年11月,广西投资集团控股建设的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上升压站成功吊装,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台风机一景
锚定目标并向大海升起
作为广西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广西投资集团锚定“双碳”目标,推动旗下广西能源集团建设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该项目是我国西南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总投资约245亿元。
2023年以来,广西投资集团坚持项目优先,推动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于3月全面启动。 海上项目于6月全面启动。 第一台风力发电机于八月吊装。 11月,海上升压站吊装成功。 首个风电示范项目已于12月初竣工。 220千伏海底电缆铺设完成,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广西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速度。
国内模块化建造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压站
项目建设过程中,广西投资集团积极组建青年突击队,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绿色工程、清洁工程。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建设面临海底地形复杂、浪涌大风强烈、海水盐雾腐蚀、台风破坏等一系列困难挑战。 技术难度比陆上风电更大。 这些困难在北部湾地区更为严重。 明显的。
北部湾海域地质结构为典型的岩基海底。 风电场区域基岩以上覆盖层厚度为0-6米。 该海域岩石硬度高,打桩难度大。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全风机基础的项目。 海上风电项目采用嵌岩导管架,加上风电场周边航道密集,增加了施工和协调难度。 作为广西海上风电开发的先行者,项目建设者们不断探索和攻克技术难题,为北部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项目建设过程中,广西投资集团结合北部湾海域特点,与广西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展了“超薄覆盖层基岩海底表层海底电缆研究”敷设建设与防护技术”9项科研项目,筹建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院士工作站。
海上升压站吊装
通过优化设备和材料选型,广西投资集团为该项目全部选用8.5兆瓦及以上风机。 是国内首个批量应用该单机容量风机的海上风电项目,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叶片,结合半直驱技术,可靠性更高,抗台风性能更好,捕风能力更强,发电效果更好。 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近海环境,适合北部湾风能资源特点。
海上升压站是风电场的“心脏”。 对比国内同等规模风电场需配备2至3座升压站的情况,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采用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压站模块化建设。 一台升压站即可满足需求,实现海上升压站建设“更小、更轻、更快、更经济”。 同时,从项目实施之初,广西投资集团就将智慧海上风电理念融入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依托“北斗卫星+5G+Wi-Fi”技术打造智能化基础设施和“一中心、两平台”——多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综合预警管理平台、智能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海风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少人值守、区域化运营和维护,进一步降低后续运维成本,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提高设备可靠性。
乘风向海进军要坚强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满负荷运营后,每年并网电量将超过50亿千瓦时,预计带动产业投资超过200亿元。
陆上开关站施工现场
随着广西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和投运,广西海上风电将从海上走向深海,打造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集群,形成以风机塔架和叶片为中心的中心装备制造,拥有发电机、变速箱等配套设施。 整合发展海水制氢、海洋牧场等延伸产业的产业集群,开启广西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模式,打造北部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实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开创海洋强国建设新局面”。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