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近1.3亿元,包括发电机增容、汽轮机增流、冷却塔效率提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四个改造项目投资。 8月4日开工建设,项目投运后,机组可提供47万千瓦调峰能力。
项目启动以来,发电分公司按照贵州能源集团和能电投的决策部署,与政府部门、电网公司、承包商、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协作,克服了设备紧张的问题生产周期、外部协调困难、手续繁琐。 我们克服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瞄准转型目标,奋力拼搏。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同时,抓好施工进度。 历时80多天,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我们用实际行动打造了“第一家”台湾精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探寻“第一家”精品背后的秘密。
第一站怎么做好,组织是关键
作为发电分公司首个改造机组,2号汽轮发电机对每一个计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数据都至关重要。 科学协调、充分准备、有效组织至关重要。
2号机组自2014年投产至今已九年,当时被认为是全省最先进的煤电机组。 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设备逐渐老化、轴流间隙过小等实际问题制约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此外,国家对活跃煤电机组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实现根本性突破,必须依靠技术改造。
行动的第一步来自于更深入的理解。 “到2025年,全省煤电机组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负荷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供电不高于297克标准煤/千瓦时。 《贵州省煤电机组改造升级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犹如一支指挥箭,增容节能一体化转型迫在眉睫。 按照这一战略部署,发电分公司秉承早改造、早主动、早改造、早效益的理念,决定优先将2号机组作为首个示范机组进行改造,并申请贵州能源集团作为早在 2021 年。
针对转型,发电分公司提出单位供电煤耗降低13克/千瓦时的目标。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对标和提质的“真金白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能电投各级领导多次带队前往四川德阳,与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反复沟通。 他们千方百计协调工作,得到了设备厂家的理解和支持。 “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很多“例行公事”变成了“超级例行公事”。 发电分公司也迅速行动,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了改造项目组,全面对设备运行状况和系统能耗水平进行全面排查,并与多家已实施改造的电厂进行了协商。多次探讨机组升级改造的技术路线。 了解、分析和评估改造效果,组织西安热工院技术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先进的静、动态叶片优化、调节级效率提升、边界层吸、排气优化、叶顶采用冠、高低齿汽封等自有技术,对汽轮机高、中、低压过流部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同时对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进行优化改造。
2021年11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稿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2022年1月,获得集团批准。 2023年8月4日,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从现场勘察到方案制定,从施工进度倒推到机械材料落实,从危险点分析预测到各方协调组织,项目组坚持把控每一步,细化每一步,有效推进施工进度。
“由于这是首台机组,只有提前精心组织、周密准备,才能确保改造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压力很大啊!” 在谈到当时组织准备2号机组改造项目的困难时,发电分公司表示,公司党委书记包从元是这样形容的。
换芯如何做,技术是核心
强有力的组织为首站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改造涉及发电机增容部分标准项目5项,汽轮机过流部分改造常规项目7项。 仅汽轮机过流部分需要测量,共有4105条数据,875种6608个零件。 进货需要检验验收,144个维修质量控制点需要现场严格把关。 轴心的调整、缸内内部部件的安装、涡轮缸体的镗孔都需要精确。 改造现场最多时有200多名工人在现场。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工作量如此之大,要求如此之高,堪称一场巨大的“战斗”。
此次改造对发电机定子边缘铁芯、定子线圈端部及缺口块、定子槽固定件、氢气冷却器等内部结构以及汽轮机高中压内缸等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高、中压转子、低压内筒及低压转子更换。 这意味着除了硬壳之外,里面的所有“内脏”都需要升级更换,就像一次精准的“换芯”手术。
这一时期安装精度最高的是汽轮机流量间隙的调节。 维护人员需要测量涡轮轴系统中心和电梯安装。 如果发现改造方案与最佳值偏差超过0.05毫米,必须多次扣拆气缸,调整轴承底部垫片,反复测量数值。 直至达到允许值。 要知道0.05毫米相当于5根电线,大约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0.05毫米级别的测量数据有上千条,工作量可想而知。
“测量工作可以说是整个改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最高标准去做,确保每一个误差都不超过允许的范围。” 生技部汽轮机负责人告诉笔者,安装时,转子轴系中心、汽封间隙、汽缸水平度、汽缸关闭等关键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热效率。修复后的汽轮机。
但正是这些数据,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决心,匠心打造“精品工程”,确保机组能耗水平达到完美标准。
如何打造优质产品,团队是基石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全、按时完成改造任务,对发电分公司领导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同时,还向全体参赛者发出了重任试卷。
7月31日,在发电分公司改造动员大会上,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庄严接过二号机组检修队旗帜,发起增容节能冲锋。
队伍训练有素,改造工作也已开始。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发电分公司领导每天深入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与参建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各方参与人员分区域维护,实行全天轮班; 各级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关注吊装、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 24小时待命,有效控制高风险作业风险; 质检人员进行拆解检查、隐患检查、缺陷排除、系统重装。 、单机调试、完成开机等环节,严格三级验收; 各职能部门全力做好维修管理、协调、服务,加快重要物资的配送和运输,特别是发电转子返厂维修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加快维修速度。为提前一天将转子送回工厂安装赢得宝贵的时间。
当改造工作如期顺利完成时,每个参与者的脸上都挂满了平静的笑容。 也许,只有这一刻,你才会被集体的无私和奉献深深震撼。
回顾转型之路,品质工程的每一步、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8月9日,发电机转子被拔出; 8月11日,低压缸拆卸; 8月14日,高压缸解体; 9月14日,低压缸屈曲完成; 9月24日,高压缸屈曲完成; 10月7日,发电机转子安装完毕; 10月18日,机组首次开机成功; 11月1日,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11月23日,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
这一成功的背后是团队的共鸣和共赢的结果。
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一段旅程,一次奋斗。 80多个日日夜夜,发电分公司经受住了组织管理、协同响应、维护技能等多重考验。 不仅得益于与会人员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贵州能源集团、能电投领导的支持。 高度关注、大力支持。 未来,“电投人”不会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开拓,在发展中跨越,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可战胜的顽强拼搏精神,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