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2月19日,国家管网集团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储能”)在上海揭牌。
这是公司成立仅四天后的事。 据公司资料显示,国家管网储能成立于12月15日,总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汇观街51号17楼。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刚,兼任国家管网集团南山(山东)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司注册资本仅50亿元人民币,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道集团”)100%控股。 这家由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巨头孵化的公司备受关注。
“储气”霸主
据“上海发布”公众号消息,国家管网储能揭牌仪式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会见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张伟一行。
同日,黄浦区还与新成立的储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官方介绍,国家管网储能将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 同时,依托上海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加快开展储气、储氢、二氧化碳封存、空气封存等技术研究,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格式和新模型。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上述说法可以看出,国家管网储能尚未涉足热门的电化学储能领域,尤其是锂电池储能领域,可能与相关产业关系更为密切。母公司国家管网集团的油气管网。 业务战略协调发展,注重主业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在天然气和氢能存储领域。
来自公司的信息显示,国家管网储能行业属于采矿业和原材料行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探、陆地管道运输、储能技术服务等,这也与工业和原材料行业有较大不同。商业服务、智能制造、软件开发、电网等行业属性涉及热门储能企业。
事实上,储能的范围非常广泛,电化学储能只是其中的技术路径之一。 气体存储属于储能的大类。 也是目前国家管网集团大规模采用、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储能战略。
地下储气库深度通常为2公里至5公里,主要是枯竭油藏。 具有储量大、调峰规模大、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等优点。 它们被认为是最经济的天然气储存库。 和调峰方法。
在盐穴储气方面,作为担负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国家能源队”,国家管网集团走在行业前列,建成了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亚洲最大。 第一的。
以河南濮阳文23储气库为例。 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调峰设施,设计总库容103亿立方米。 2022年注气量突破10亿立方米。 日均注气量达到1450万立方米。 此外,地下储气库也是京津冀地区冬季供气的重要保障,主要依托天津“大张坨”、华北油田“京58”等地下储气库群。
据悉,国家管网集团“十四五”期间将加快LNG接收站和地下储气库建设,新增储气库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作为集团成员之一的国家管网储能很可能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业务。
那么,作为“全国一网”、保障能源供应的龙头,国家管网首家储能公司为何落户上海?
图片△图片来源|国家管网官方微信号
上海是主要的能源消费中心,也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终点站。 该管道全长5111公里,目前已接近完工。 长江盾构隧道穿越工程正在加速推进,预计2024年全线提前竣工。上海作为这一进程中重要节点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三桶油”到“一网”
国家管网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的97家重点中央企业之一。 成立于2019年12月9日,总部位于北京。 作为隐形巨头,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掌管着国家“地下油气高速公路”的命脉。
据官方资料显示,国家管网集团管理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在役油气管道9.6万公里,其中天然气干线5.4万公里),地上18条储气库、地下储气库8座,LNG接收站7座,管网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8年,国家管网集团总资产突破9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22亿元,净利润319亿元。
回顾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具有开创性意义。
2018年7月18日,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管网筹备组,张伟任筹备组组长。 为了打破“三桶油”的垄断,独立的油气管网集团应运而生。
坐在“三桶油”谈判桌的对面,为了保证这次改革的成功,必须有“一人行三千里,一剑当百万师”的精神。 。
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回忆,疫情期间,在三大石油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国家管网集团筹备成立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又历时7个多月完成资产边界划分、审计评估、现场尽职调查、引入多家投资机构、同步签署资产交易协议及增资扩股协议,于10月1日正式投产, 2020.
投产前一天,国家管网集团正式接管原属于“三桶油”的主要油气管网基础设施资产,开启了管网市场化改革新篇章。石油和天然气管网。 据悉,其成立之初的估值高达3000亿至5000亿元。
此次“巨无霸”重组整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市场化并购交易,也是全球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权融资交易。 不难想象,此次资产剥离谈判博弈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强度和难度极高。
重组完成后,国家管网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73.29%。 股东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油、中国诚通、中国国信控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国石化、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石化天然气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中国投资国际、丝路基金等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7年颁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分别为3.7万公里、4万公里、17.3万公里。 。 截至2017年底,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长度累计达到约13.31万公里,相当于目标的近一倍。
“国家队”争夺储能
除了国家管网集团外,还有大量中央能源国企涉足储能领域。
3月25日,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 储能研究院发现,国有能源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的基石,共有41家企业,其中39家涉足储能业务。
电力/能源央企是储能投资的主力军,占比超过一半。 这些央企包括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地方能源集团。 如果国内储能投资者只有两家,那就是发电等央企。
储能作为新型电力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能源投资领域最受瞩目的舞台。 电力行业央企掌握资金、技术、项目等重要资源,纷纷排队。 他们一方面自主发展储能业务,另一方面与新兴储能技术公司合作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同时积极牵头制定储能领域各项政策和标准。
此外,电力/能源央企竞相储能招标建设,形成蓬勃势头。
年度储能招标规模前五名分别是华润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和中国能建,其投标电量分别为3.11GWh、3.02GWh、2.06GWh、1.88GWh和1.78GWh。 前五名中排名前四的企业均为发电集团。 作为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者,中国能建也持续加快储能投资。
2019年,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储能业务实现净利润3422万元。 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领域都有规划。 公司与合资成立的鑫源智能存储,成立不到一年,已在2022年全国储能系统出货量中排名第九。
除中央电力企业外,深圳能源、永泰能源、冀中能源集团等各大省级能源集团也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全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储能、部署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