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0,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01.中海油2023年十大勘探发现
01、开平南亿吨级油田在南海深水首次获得重大发现。
南海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经过40多年、两轮勘探,始终未能取得突破。 “十四五”以来,系统研究了凹陷结构与盆地形成机制、烃源分布与潜力、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等基础问题,极大提高了凹陷资源潜力,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在开平带南部,2022年取得勘探突破。 2023年,继续攻克深水问题,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聚焦四大油气汇聚脊,高效集群评价,储量规模不断扩大。 古近系测试单井日产量突破1000吨,创下南海东部深层测试新纪录。 预计建设全国首个1亿吨深水轻质油田。
02、秦皇岛27-30亿吨油田渤海浅层岩性油藏取得重大发现。
自2011年发现秦皇岛33-1南油田后,渤海湾盆地石基坨隆起经过十几年的勘探,始终没有获得大规模发现。 2023年,解放思想,创新提出斜坡区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开展大规模浅层岩性油气勘探,实现秦皇岛27-3油田高效评价。 明下段已测试日产油400多立方米,是渤海中北部首个亿吨级岩性油气田。 该油田的发现,为渤海油田增产稳产4000万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03、渤海海域渤中26-6隐山潜山取得2亿吨油气储量重大发现。
保安低隆起西段勘探43年,潜山尚未获得商业发现。 “十四五”以来,解放思想,提出了“韧性剪切成岩、差异封闭”的糜棱岩侧封圈形成机制,建立了潜山“一山多圈”发育模式,进一步明确探索方向。 继2022年突破后,2023年开展评价,探井平均单井油层厚度超过100米,测试油气最大日产量324.7立方米和32.4万立方米,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变质油田。
04、南海涠洲11-6大中型油田取得重大发现。
渭西南凹陷中浅层勘探程度高,挖潜难度大。 深度探索程度较低。 但圈闭实施和储层预测难度大,油气富集规律不明确。 2023年,通过创新思路和技术攻关,提出“湖侵、高位席状砂叠加连通”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发育模式,突破了断陷湖盆堆积模式认识的局限性。 涠洲11-6通过一体化钻井部署,实现南海北部湾盆地最大一体化油田的发现,开辟了涠洲西南部新的勘探领域,也为老油区开发开辟了新路径其他近海断陷湖盆地区。
05、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地区取得全国首个千亿平方米深层煤层天然气田重大发现。
陆上神府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边缘。 2023年,通过加强深层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创新提出致密气与煤层气“互补”、“立体”勘探新理念,加强储层改造与排采技术研究,实现“老井新用”和“一井多用”,大幅降低勘探成本,有效加快深层煤层勘探进程。 单井最大日产量达到2.9万立方米,公司成功申报我国首个千亿平方米煤层气田,展示了东部边缘深层煤层气藏勘探开发前景鄂尔多斯盆地。
06、南美圭亚那超深水勘探再获亿吨重大发现
2023年,利用储层描述技术和油气检测技术,精细研究深层目标,推进钻探。 已钻探4口井,并取得所有发现。 其中两艘进行了深部试水,日产量超过1000立方米。 超深水层油气的发现,为后续区块勘探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07、惠州26-6北大中型油田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层取得重大发现。
惠州凹陷作为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成熟勘探区,通过系统研究,突破了恩平组新地层难以形成规模油气藏的传统认识,加深了对恩平组新地层难以形成规模油气藏的传统认识。油气藏形成,在复杂相带发现优质储层,实现惠州26-6北恩平组大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勘探突破,进一步拓展中深层勘探潜力,巩固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和深层油气储量规模。
08、番禺10-6大中型油田在南海珠江口盆地番禺凹陷深层首次重大发现。
2023年,勘探人员打破传统思维,在恩平组富砂背景下,创新性提出区域湖相泥岩+局部海侵钙质砂岩封堵模式。 大胆创新、精心验证,恩平组测试日产516立方米,实现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深部首个大中型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油区新地层勘探开发。
09、渤海中生界超深层潜山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渤中8-3南)
海湾盆地太古界和古生界均取得突破,但中生界储层复杂、非均质性强。 经过早些年的多轮勘探,并未取得大规模油气发现。 通过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地质认识,主动从早期隆起区、斜坡区向近源洼地区转变。 2023年,渤中8-3南被选定为渤海中生代火山岩勘探突破口。 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在5000米超深深度成功探测到125米气层。 此次测试日产天然气16.7万立方米、凝析油84立方米,实现渤中坳陷中生界潜山天然气重大发现,开创了中生界勘探新局面渤海潜山。
10、南海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建立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模型,研发关键技术,形成超浅层优化快速作业评价体系,引领勘探科学高效部署,推动该领域开闭路钻井结合。 全部井均获得成功,均为高饱和度纯烃气层,有望发现大气田,展示了华南地区超深水、超浅层的广阔勘探前景海。
02.中国石化2023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
1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2023年十大油气勘探成果。一年来,中国石化立足七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取得十大油气勘探发现,实现油气储量上行,展现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担当、新作为。 今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如下。
01、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地区超深层凝析油气新区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推进“神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建设,集中布局顺北中部油气富集区,连钻高产井13口,高效发现2个亿级油气田。吨级、千万吨级富油气断裂带4条。 断层间风险勘探新领域实现千吨高产,成功打造顺北中部“整体富集、连片含油”的大场面。 累计探明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2.76亿吨、2093亿立方米,已建成石油储量300万吨。 石油当量产能地位。 超深高效钻完井工程技术取得新突破。 跃进3-3XC井刷新了超深、大位移新纪录,进一步巩固了“深入地下万米”的能力。
02、济阳坳陷利津坳陷新区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继续加强济阳陆相页岩油国家示范区建设。 2023年,东营凹陷利津凹陷利业101井压裂试验实现日产油201吨,实现页岩油新区和新型粘土混合岩相勘探。 重大突破,亿吨新资源阵地确立。 目前,济阳陆相页岩油已实现“五坳、三岩相、两套地层、多类型”的全面突破。 累计产油超万吨井22口,产油超3万吨井3口。 吨,储量和产量实现快速增长。
0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为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选区评价,选择太原组深海陆过渡煤层作为战略突破方向。 阳煤1HF风险探井在大牛地气田进行示范部署。 太原组8号煤层压裂试验日产气10.4万立方米。 2800米深层煤层气取得重大突破,证实深层煤层气含气量高,游离气占20%—25%。 新增预测储量1226亿立方米。 已投产254天,累计产气1748万立方米。 对中国石化超万亿立方米深层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04、川北陆相致密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对川北陆相三叠系—侏罗系致密砂岩进行了系统评价。 巴中1HF井首次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河道砂岩油田进行压裂,获得日均100吨以上的稳定油流。 川北梁高山组河道砂岩资源评价与实施 产气量突破亿吨,开辟新的大规模扩储阵地; 部署元路2HF井开展须二孔隙型油藏增产研究,压裂试验实现日产气50万立方米,标志着须家河组基质型油藏的诞生。 层位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致密油气资源升级利用能力迈上新台阶。
05、四川盆地普光盆地二叠系大隆组深层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积极践行页岩气勘探“超越志留系”战略构想,部署实施普光地区二叠系大隆组雷叶1井风险勘探。 压裂试验日产气42.6万立方米,居四川盆地领先。 深层二叠系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探明资源量1727亿立方米,有望培育支撑普光气田稳产的新领域。
06、苏北盆地府二段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场景不断拓展,2023年海安、溱潼、高邮凹陷等成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海安凹陷新区中低演化页岩油风险勘探海亚1HF井压裂试验日产油50.7吨,新增预测储量2551万吨。 在溱潼凹陷开展了不同井型实验。 5口井累计产量突破万吨,新增控制储量3003万吨。 高邮凹陷拓展了深层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新类型。 华野7HF井符2段压裂试验日产油52.3吨,日产气1.04万立方米,新增控制及预测储量5212万吨。
07、准噶尔盆地哈山山前带风城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了准西北缘哈山山前带构造模拟技术,确定了“多期逆冲、逐级叠加”的推覆构造模式,对“存在盆地”有了新的认识。山下”,发现了玛湖哈山东北部的洼陷。 山地凹陷部署哈山5井,对风城组进行准原位系统压裂试验,实现日产油95.8立方米,日产气6869立方米。 准噶尔盆地山前逆掩带下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预测储量突破30.63亿吨,预计新开辟储量头寸1亿吨。
08、鄂西渝东红星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深水陆棚相页岩地质研究,加大新层位、新类型页岩气勘探技术研究,红叶毛1HF、红叶毛2HF井毛四段压裂实现日产气分别为64,000立方米和60,000立方米。 率先实现茅口组页岩气重大突破,预计资源量突破5000亿立方米。 红叶7HF、红叶3-2井五二段压裂试验实现日产气20万立方米以上,突破4500米深度商业产能屏障。 目前红星地区已有6口井试产稳定并达到商业开发标准。 打造川东二叠系吴二段、毛四段“双层”勘探新景象。
09、川西合兴场须二段新型致密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普遍含气,但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单井产能差异大的困难,提出了“裂缝体”等新的富集模式,并提出了部署思路从“占高点找裂缝”到“古今高点重叠、裂缝基质丰富”,开展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丰谷110、丰谷113合兴昌—丰谷部署实施的新盛202井等井试验获得高产气流,揭示了“早期断层近东西走向富气,晚期断层近南北走向”的富集规律。最佳的,基质和微裂缝发育的区域也可以是高生产力的。” 探明储量1330亿立方米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川西深层须家河组致密性增储、规模建产。
10、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新区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基于松辽盆地南部新富烃断陷区新领域勘探,我们转变思路,积极探索,重新分析长岭断陷大韩断凸带,创新性提出新模式“滑脱控断陷入盆”、风险探井大深1井取得突破,钻探扩大生烃凹陷范围,新增天然气资源500亿立方米。 长岭西坡北12井、北1201井发现受火山地貌控制的非典型伸展湖泊。 盆地长岭断陷西部首次揭示有效烃源岩发育,确认天然气资源量1809亿立方米,有望培育增储上产新阵地。
03.中国海油2023年十大勘探重点技术进展
中国海油在发布2023年中国海油十大勘探发现的同时,还发布了2023年中国海油勘探十大关键技术进展:
全系列超高温高压电缆测井设备: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温高压电缆测井系统。 实现了从常温到高温、中渗透率到高渗透率到低渗透率的全覆盖测量。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地下深层区域的开发将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有力工具。
“海迈”号海底节点地球物理勘探采集成套设备:“海迈”号海底节点地震勘探成套设备可作业水深可达700米。 其成功研制和调试,标志着我国海底地震勘探装备技术迈出关键一步。
海上超低频全向混叠高效采集处理技术:国内首次开发出海上超低频全向混叠高效地震采集处理技术,为海上超低频全向混叠高效采集处理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海油的深层/超深层勘探。
双孔隙介质储层全能域脉冲中子流体识别技术:解决了传统岩石电模型评价双孔隙介质储层流体的困难,为双孔隙介质储层流体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超高温深层潜山裸眼精细分层产能评价技术:首创超高温长裸眼试井技术,解决了超高温深层潜山精细产能评价问题,为深层潜山勘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双拖缆大偏移距宽带地震采集技术:创新双拖缆“深浅结合+中继”采集模式,拓展了拖缆地震采集技术体系。
古生物与岩石薄片智能识别系统:自主研发了中国海油首套古生物与岩石薄片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自动采集、智能识别”的实验生产方式的新转变。
EGAS电缆测井卡住风险防控技术:实现电缆测井作业前的风险评估和设计优化、作业中的风险预警和分级响应、作业后的模型迭代升级,填补了海上电缆安全防控技术空白记录操作。 。
海上有限空间薄夹层多级压裂试验技术:实现了海上有限空间“百方砂、千立方米液”压裂规模,为海上有限空间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参考。低孔隙度和渗透率油气田。
超深水弱成岩优化快速作业关键技术:在陵水36-1气田成功应用,有力支撑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