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这就是“西电东送”工程。
▲图为500kV罗平变电站,1997年8月建成投运,是云南省输变电的重要电力枢纽站。南京电网特高压公司/供图
自1993年云贵向广东送电以来,“西电东送”工程已实施三十年。 在此期间,一代代电网人历经艰辛攻关和创新,让这个举世闻名的工程成功突破技术“无人区”和“封锁区”,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别是随着南方地区一系列“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投产,输电能力和清洁能源比重持续扩大,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防治。
三十年来,我国输变电技术从“跟随”到“并列”再到“领先”。 高压输电线路、高压输电铁塔连通东西部,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开辟了“快车道”。 截至2023年11月底,南方地区“西电东送”累计售电量突破3.1万亿千瓦时,其中广东、广西达2.73万亿千瓦时、0.36万亿千瓦时分别约占两省全部电力供应。 分别占社会总用电量的25%和13%,水电等清洁能源约占80%,相当于减少东部省份标准煤消耗7.1亿吨以上,减少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亿吨。
三十年春秋。 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体系加快建设的背景下,“西电东送”工程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书写着新的“答卷”。
▲图为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检修人员对A至B±500kV直流线路进行检修工作,加强西电东送主网运行维护传动确保设备可靠运行。包彬彬/摄
大力支持大型项目
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电力优先。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 然而,电力供应却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基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基于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满足东部电力需求的考虑,提出了“西电送电”的思路。东方”被大胆提出并付诸实践。
▲图为2021年5月21日南方电网自主研发的首台800kV柔性直穿墙套管安装现场。李频/摄
1993年8月3日,鲁布革-盛升桥220kV交流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 云南开始向广东输送季节性电力,标志着“西电东送”工程正式迈出第一步。 但由于我国早期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所有输变电项目都是外包项目。
记者了解到,南方电网首个直流工程天生桥至广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当时也引进了成套设备。 “这已经让我们有足够多的‘卡脖子’经历了。” 南方电网特高压输电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创新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卢金壮感叹,“在一步一步走过难关之后, ,后来我们终于实现了主要设备100%国产化,直到成为世界领先。”
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在输变电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点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已实现正式商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项目,我国首个特高压、长距离、大容量海南联网工程、解决穿越重冰区线路导线选型问题的溪洛渡右岸电站广东直流工程,重点覆盖世界一流水平高海拔、高地震烈度技术 难度较大的滇西北直流工程、从自主设计到自主调试实现“国产”的云贵互联直流工程、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两广特高压多端直流工程。
目前,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运营管理南方电网“八交流十直”西电东送通道,以及海南唯一的双回500 kV交流联网系统全网输电能力约5320万千瓦。 其中,近三年对广东、广西的年售电量稳定在2000亿千瓦时左右。
▲图为2013年9月建成投运的南方电网第二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kV糯扎渡水电站。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线路。杨兵/摄
特高压直流技术
解决远距离电力传输问题
输变工程的相继建成,为“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电能的长距离输送一直是世界级难题。
据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创新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夏古林介绍,本世纪初,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 南方电网先后建成投运天广直流、高照直流等多条±500kV直流线路。 特高压直流工程。 随着澜沧江、金沙江等水电站的相继开发,近4000万千瓦水电需要长距离、高效率、低损耗输送到珠三角负荷中心。 但当时的±5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清洗的需要。 电力输送要求。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适应新发展需求的新型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应运而生。”
▲图为2016年6月建成投运的全球首个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相结合模式的背靠背直流项目,这也是我国首个实现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相结合的背靠背直流项目省级电网与大区域电网异步联网。军队/摄
利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行长距离、大范围输电,“西电东送”线路新增多个项目。 夏古林介绍,2006年,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开工建设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2010年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直流输电工程,标志着我国进入特高压直流输电时代。”
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更优秀。 仅仅实现技术还不够,还要实现国际领先。 在此背景下,我国在一系列柔性直流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其中,2020年底正式投运的昆六龙直流工程,在全球率先攻克±800kV特高压混合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创造19项世界第一,实现理论突破、技术创新、装备打造,引领潮流。 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已进入柔性直流新时代。
今年5月,±800kV直流高速开关研发成功,并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产品鉴定。 关键性能水平超过进口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特高压直流高速开关的国产化。 “从0到1”的突破,将填补我国直流高速开关柜系列产业链的空白。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实现本土化,还要有更好的业绩、更有竞争力。” 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项目研究组成员邵震表示:“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目前运行的高速直流开关的运行情况。 工况条件,结合后续项目的总体要求,对新研制设备的结构、尺寸、性能等提出要求——性能指标全面覆盖,可直接替代现有项目,后续项目有边距。”
据记者了解,进入“十四五”以来,在南方电网的领导下,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把创新放在主电网发展的核心位置,旨在打造直流输电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原创技术源泉。 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发展增强动能,以人才制度改革增强活力,聚焦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主电网运维三大创新战场,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系统化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图为2009年12月建成投运的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受端站绥东换流站。李品/摄
体制机制创新
助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接收、管理好,离不开电网人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企业深厚的技术积累。 “西电东送”作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延续历史责任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已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柱。
三十年来,除了“连天线”技术外,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还改革科技体制机制,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公司员工发明创造在服务生产业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如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百色局研发的《特高压线路大吨位机械螺杆设计与实用研究》荣获全国能源、化学优秀职工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和地质系统; 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南宁局“一种多接口变电站(换流站)光纤校准仪”荣获2022年度全国能源化工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其“自适应高精度光纤校准仪”荣获2021年度电力工会中期技术创新一等奖...
面向未来,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将深入贯彻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重点央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持“四个导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增强自主性。 创造力。 “要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骨干央企支撑引领作用,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打造原创技术源泉,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成果。” 夏古蔺说道。
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也为“西电东送”开辟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方电网特高压公司规划部总经理董艳乐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围绕南方五省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全力推进特高压引进西藏、西北清洁能源基地等外电,全力推进西藏、广东等直流工程,“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实现电力更大程度的共享互利和优化配置资源,助力建设清洁能源占比最高的世界级湾区电网,助力南方五省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构建新能源体系支撑和服务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