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如何求生求变成业内关注焦点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目前,市场上基本没有盈利的纯电动汽车,盈利的混合动力品牌也只有少数。当年行业有400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现在拥有大型企业的不到40家。”规模销售,每年亏损十家,亿元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短期内基本没有盈利的可能,甚至出现了一个可笑又可怕的现象——车企品牌的生存时间无法实现。遵守电池保修期。”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深圳)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长城汽车欧拉品牌技术副总经理谭健坦言,2024年将是淘汰赛加剧的一年。 未来如何发展,新能源车企如履薄冰。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如何生存和变革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资源为王”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份额达到30.8% 。 今年前10个月,动力及储能电池累计产量,同比增长41.8%。

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缺芯缺锂”局面的改善。 2022年,新能源锂电池行业不仅会遭遇芯片短缺,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也将给下游行业带来巨大的出货压力。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的时候。 碳酸锂价格已从年初的60万元/吨下降至目前的10万元/吨左右。 “粗略估计,一辆自行车的成本可以降低15000-20000元,这对顾客来说是件好事。” 奇瑞集团电池技术总监曾祥兵表示。

“碳酸锂资源探明储量大幅增加,给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客运协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呈现利润低、发展快的局面。 特征。 龙头电池企业技术发展相对停滞,行业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在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竞争中,整车产业链的控制率将大幅提升。 以往“电池为王、资源为王”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今年开始,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得到明显缓解。 “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近300家企业在开发汽车芯片产品,这将长期支撑行业发展。”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助理秘书长李同光进一步表示,虽然国内芯片企业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企业发布的可用产品很少,超过80%的企业都推出了不超过 5 个产品。 行业呈现百花齐放、良莠不齐的现象。 一些国际汽车芯片厂商开始降价,让国内自主品牌面临成本压力。

适度增长将取代高增长

“2019年新能源汽车爆发,短短4年时间,就走过了燃油汽车近20年的发展历程,车型数量、购车价格、技术能力都极其丰富。” 谭健指出,新能源汽车总规模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淘汰赛也在加速进行,比赛强度已经达到了“无下限”的状态。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也有类似观点。 他表示,在新能源锂电池赛道上,中国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行业也注意到了这种增长放缓的趋势。 “展会火爆,“缺订单”“缺成功”已成常态,竞争日趋激烈。

电池厂商对市场的“内卷化”感触颇深。 “碳酸锂价格下跌时,从买回材料到交付电池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我花高价买的东西不到一个月就降价了,真是太难过了。” 多佛多先生说道。 徐飞经理指出,“目前新能源锂电池产能高达2太瓦时,而全球需求量在600吉瓦时左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放量’在所难免,龙头企业占对于超过 70% 的市场份额,唯一剩下的市场就是‘更多的销量’。”

市场的快速变化也对装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利盾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进指出,新能源锂电池的“价格战”要求设备企业不仅要为客户带来低成本、快速交付的解决方案,更要帮助客户提高产品能力而不是退缩。 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在曾祥兵看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30%,以适度增长替代高速增长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归本质成为企业生存关键

基于目前的情况,谭健认为,新能源锂电池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回归本质。 驾驶体验以及油电价差是新能源汽车用户进入的主要原因。 他们必须通过分割轨道来找出答案。 差异化发展。

“动力电池虽然发展了十几年,但大家还停留在‘我做我的、你用你的’阶段。实际上,在特定的产品、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场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和扬长避短的发展逻辑还没有完全形成,未来要做更好的电池产品,我们还需要紧扣每个车型、每个电池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曾祥兵看来,如何通过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是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重点任务。

广东洁盟智能装备董事长焦俊峰认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产品实力,产品和质量要真正做到行业第一、全球第一。 “以涂布机为例,以前从日本进口一台涂布机要花4000万元以上,我们研发出第一台国产高速涂布机后,价格降到了1500万到1600万元,而且现在已经降到1000元了,大概是10000元左右,但是日本产品还是4000万,甚至还涨价了,涨价是基于技术的改进,效率的提高,不能照搬别人的为了便宜而做事,无论是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都要从工艺开始,为客户提供好的工具,让他们生产出高产量、稳定的产品,好的产品和质量永远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立足点。”

于庆娇表示,以更低的成本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全产业链健康良性的商业竞争生态系统,是新能源锂电池企业成功克服周期的关键因素。深度洗牌。 关键也是我国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根本原因。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