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与其他企业相比,锂电池企业拥有丰富的锂电池生产和研发经验,这使得它们在进入燃料电池领域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
以下是部分锂电池及设备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布局(排名不分先后,如有补充请添加小编):
1、比亚迪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拥有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创新,产品已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太阳能电池、储能等领域。 电池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电池产业链。 目前,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之一。 除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外,比亚迪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
2022年4月12日,比亚迪“储气罐安装底座、储氢装置及汽车”专利获得授权,授权公告号为。 企查查的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车辆,以及一种储气罐安装座。安装座采用推拉式装卸储气装置。 水箱、拆卸和更换快速、简单。
2、亿纬锂能
惠州亿纬锂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产品包括锂原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智能安防、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子烟等领域。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亿纬锂能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锂电池平台公司。 自2006年以来,其营收从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1.62亿元,增长了近60倍。
3、雄涛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远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远见电源”)主要从事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其主要产品包括阀控式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三大类。
作为全球知名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愿景能源在全国多地投资建立氢能源基地。 拥有六大研发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深圳、越南、湖北武汉、湖北北京山、大同、广州。 在中国大陆我们在香港、新加坡、印度、欧洲和美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雄涛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不断寻求技术突破。 在电堆产品方面,我们推出了金属电堆和石墨电堆两大产品系列。 金属叠层主要促进高体积功率密度,石墨叠层主要促进长寿命。 雄涛氢能自主研发喷射器、布水器等关键部件,实现可持续产品成本降低和氢耗降低。 此外, 将燃料电池的整个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控制器,大大提高了集成度、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投资布局,远景集团已成长为国内拥有国产氢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对于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远景科技充满信心:“今天的氢燃料电池与10年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类似,未来市场将会爆发。”
4、天能集团
截至目前,天能集团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河南、贵州五省建有十大生产基地,拥有子公司60余家。 是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新能源企业前列。 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电池行业10强。
近年来,天能集团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投入巨资引进日本、美国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前沿核心技术,组建研发团队和专项研发小组,建立专门实验。 、测试基地,拓展氢燃料电池业务板块发展。
在氢能领域,天能集团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天能氢能。 近日,天能氢能自主研发的天机80kW、天机160kW氢燃料电池系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并获得国家强检认证报告,表明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优异。
今年1月,浙江天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格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4月,天能氢能首台氢能装载机样机正式下线,量产在即。 。 这是天能氢能首次在工程机械领域实现量产销售,标志着天能氢能在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天能氢能深耕燃料电池领域数年有余。 将持续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致力于降低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制造和运营成本,提高氢能产业链的完整配套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绿色高效发展。
5、领先的智能
无锡先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锋智能”)成立于1999年,2015年创业版上市,股票代码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汽车生产线。 、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领域,是全球新能源装备第一品牌。
领先的智能氢能装备团队自布局氢能燃料电池领域以来,立足氢能电池装备全线解决方案,积极推动行业产业化进程,用国产高端装备替代进口。生产装备,为行业提供最前沿的智能装备技术储备和氢能装备。 能源燃料电池智能制造整线解决方案,并持续向推动产业高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18年7月,先锋集团燃料电池装备制造项目在江苏无锡启动。 一期项目涉及氢燃料电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二期规划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设施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切入氢气生产和储存。 氢等细分领域。
在2019日本氢能及燃料电池展览会上,先锋智能展示了完整的燃料电池生产线解决方案,包括涂装干燥设备、热压机、堆叠装配线、燃料电池测试平台等。
2021年5月,捷氢科技上海新园区正式启用。 与先锋智能合作,建立了全球最先进的“卷对卷”膜电极生产线,实现了膜电极的“超高产能”和“规模化生产”。 自动化制造。
2022年8月23日,捷氢科技与领先智能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洁氢科技与领先智能的本次战略合作,将更好地发挥双方产业链优势,强化氢能领域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氢燃料电池高质量发展行业。
2023年,召开无锡氢能产业发展生态大会,成立无锡氢能产业联盟。 首批会员单位获证。 领先智能等8家成员单位签署了“未来能源·节能环保”党建联动协议。
6、浩能科技
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浩能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自动化锂离子电池生产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主要生产高精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板涂布机和分切机。 、辊压设备、电池隔膜涂布、搅拌机等设备。
在近年来的新能源产业规划中,浩能科技早已布局燃料电池产业。 浩能科技在质子交换膜制备和CCM阴极、阳极卷对卷直接涂布技术应用方面已实现量产。 该技术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燃料电池CCM阴极涂覆设备是国内首条“卷对卷直接涂覆法”膜电极生产线。 该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产品性能高、耐用等特点。 燃料电池CCM阳极涂装设备属国内首创。 采用卷对卷直接精密涂布工艺,解决了阳极直接涂布、正反面涂布面对准等技术难点,克服了质子交换膜本身特性带来的问题。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镀膜设备采用卷对卷直接精密镀膜工艺。 根据不同工艺,应对制膜过程中温度要求高、干燥均匀的特点,实现多层、不同剂量的包衣,成为替代进口的国产设备。 最好的。
7、银隆新能源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隆新能源”)是一家集锂电池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智能储能系统、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和动力电池。 集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全球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 银隆新能源拥有仿古观光客车、海豚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双层客车、微型客车等多种特色新能源客车车型。
2021年2月,银隆“奔马”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乌海上线。 强大的氢钛动力、全新的客车配置、耐-40℃超低温,银隆新能源为乌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加把劲”,持续优化乌海公共交通体系。
8、中碧能源
中碧能源是一家从事高能锂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领先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电动客车、轻型电动车、电动工具、交通运输和电能存储等领域。 2006年,中比能源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中国锂电池企业。
2021年3月,中比能源宣布与欧洲氢能源巨头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氢燃料电池发展。 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就产业发展交换意见。 同时,双方将积极探索未来优质项目的合作机会,包括但不限于氢燃料电池生产、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运输、储氢、加氢站等领域。
9.超威
2013年,超威邀请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技术团队成员进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
2016年,超威携手国家电网、上汽集团加入美国能源部、斯坦福大学能源3.0项目平台,并获得相应燃料电池项目指导;
2019年1月,超威与上海动力签署燃料电池汽车联合开发协议,加速超威商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
10.星云科技
福建星云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星云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组检测设备、锂电池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储能转换器和充电桩。 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代码为。 目前在东莞、昆山、宜宾、天津、北京设有分/子公司,在宁德、重庆、溧阳设有办事处或服务点。
除了锂电池相关的研发和生产设备外,星云近年来还重点关注储能和电动汽车新基础设施领域。 通过储能变流器和一体化非车载直流充电机的研发,推动了储能电站的应用和发展,为电动汽车智能快充技术提供了助力。
2018年9月,星云股份全资子公司星云智能正式上线首条燃料电池膜电极加工自动化装配线。 整条线采用双速链条系统和线路总线控制连续使用。
2019年1月,星云在互动平台表示,其首条燃料电池膜电极加工生产线的产品销售收入已确认。 在同年2月的日本氢能及燃料电池展览会上,星云展出了上述设备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