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不可忽视“国之大者”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战役早已打响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国网北京电力公司优化电网运行,加强电力设施专项检查,提前部署应急抢修力量。 11日,公司2453名抢修人员、860辆抢修车辆、109辆应急发电车分散部署,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能源安全和保障关系国计民生,是一刻也不能忽视的“国家头号人物”。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全国冬峰时期最大负荷较去年同期可能增加1亿千瓦以上,呈现大幅增长。 。 “预计冬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总体得到保障,全网基本平衡。但云南地区将出现一定的缺电情况,内蒙古西部地区也可能出现一定的缺电情况。”一定时期内,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供电压力会更大。”

当前,国家电力系统正全力以赴,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加强电力跨区域协调调配,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打出保障电力供应的“组合拳”。 “剩余和不足的电网互补后,整个网络的缺口基本可以消除。” 该负责人说道。

提前部署

电力企业全力以赴

入冬以来,多地冬峰供电保电攻坚战已打响。

电网冬季工程喜讯频传——

11月14日,国网山东电力今年实施的13个冬峰工程中,临翔500kV变电站3号主变冲击完成,一次性送电成功。

11月26日,驻马店至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建成投运,可实现华中电网省际多能互补。 截至11月20日,国网河南电力已完成500kV少陵变电站限制电网短路电流优化等6个冬峰工程调试任务。 其余6个项目计划于12月投产。 为确保今年冬春季可靠供电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将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确保安全生产,科学安排电网运行; 确保“煤改电”保障和优质服务,保障民生用电、人民群众需求。 暖冬是重中之重; 做好防灾应急工作,加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和应急执勤。

为应对今冬明春南方五省可能出现的冰雪冰冻天气,南方电网公司在冰区和有冰情的非传统冰区实施了125个主网和231个配电网。根据冰区分布图近年发生的情况。 防冰防冰改造提升工程将整改冰区通道隐患3.8万余条,提前做好防冰防冰准备工作。

发电企业充分发挥“脊梁”和“压舱石”作用,全力稳产增产。

国家能源集团今年将冲刺完成1.2万亿千瓦时发电目标。 目前,全集团各机组正紧盯目标,持续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和运行优化,提高机组负荷率,为保障能源供应提供有力支撑。

华能云南分公司首次采购进口煤炭。 11月1日,首批从印尼进口的1万吨动力煤通过海运、铁路、卡车运输有序运往华能滇东电厂,实现华能云南分公司进口。 煤炭采购取得突破。

国家电投盘江发电积极应对燃料市场剧烈变化的挑战,全力保障冬峰电力供应。 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开发了三个市场煤炭供应商,逐日增量向市场供应高热值煤炭。 2000多吨。

11月30日,小黑青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乌海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马友-大村-小居-大辛庄18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北区)并网发电当天,为保障冬季高峰期能源供应再添清洁力量。

总体规划部署

缓解当地供应压力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冬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或高于常年同期。 第一个冬天会比较温暖,第二个冬天会接近正常。 12月份以来,全国气温偏高,负荷增长总体平稳。 但预计未来将出现多次冷空气过程,整体电力负荷将大幅增加。

如何化解当地供电压力?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加强供需预警和研究分析,指导“一省” “一策”,保障电力紧张、紧张地区电力供应。 同时,督促电网企业充分发挥电网整体配置功能,挖掘西北、南方等地区潜力,互帮互助。

近期,受天气、企业协调等综合因素影响,LNG船期不断推迟。 海南作为气电大省,发电用天然气一度较为紧张,同时还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风险。

为此,国家能源局会同海南省、南方电网等各方全力应对,充分挖掘全省供电潜力,采取多种措施补缺电网。 目前,电力、天然气供应较为稳定。

四季度以来,南方地区主要流域供水量较常年下降20%以上。 特别是云南两河上游水量持续下降,水电蓄水量面临快速枯竭的风险。

对此,南方电网及时启动西部地区已完成检修的火电机组,统筹加大全网资源配置,持续提供网间优化调整支持。 贵州电网公司推动省煤电供应联席办公机制高效运行,协调煤炭生产、动力煤价格、运输能力、发电改善等问题,重点加强煤炭生产监测调度,提高火电水平供应能力。 截至目前,南方五省区水电库容同比增加40亿千瓦时,动力煤库存同比增加532万吨,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标。汛期末蓄煤、蓄水。

“继在供电侧采取全面措施后,当地政府近期在电力需求侧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综合施策,确保电力供需形势和风险可控,坚决守住电力需求。”不拉闸限电底线,坚决保障民生用电。”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采取多项措施

需求方应对“药方”

经过夏冬高峰的多轮考验,需求侧响应资源逐步“解锁”,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良方”。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姚力表示,需求侧响应通过减负荷、转移负荷等方式,可以有效引导用户调整用电策略,降低用电成本。降低高峰用电负荷,从而增强电网的应急调节能力。 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减负荷是指通过短时中断生产、生活用电设备等方式引导用户减少用电负荷。 例如,冬季用电高峰期,空调是南方地区重要的供暖方式。 空调灵活调节主要针对公共机构和工商业用户。 在保证用户舒适度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调节主机出力、运行温度、系统软关机等措施降低空调负荷,可有效应对电力短缺问题。

削峰填谷是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计划或用电计划,将电力需求从用电高峰向低谷转移。 例如,可以指导企业进行错峰检修,安排冬季重负荷时期的检修计划; 还可以利用分时电价引导工商业和居民用户减少高峰用电、增加非高峰用电。

2023年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发改运行条例[2023]1283号),鼓励推广新能源存储、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 、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

记者了解到,新增负荷包括电动汽车、蓄热式电锅炉、热泵、5G基站、数据中心等,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 通过负荷管理、峰谷分时电价指导、参与虚拟电厂聚合调节等,可以在必要时实现用电高峰时的降压。 但目前整体规模较小,其保障供电的作用不如工业负荷和空调负荷调节重要。 未来,随着新增负荷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在保障供电方面的重要性将逐渐凸显。

“需求侧响应具有绿色、低碳、灵活性、成本效益等优势,是保障全社会电力稳定用电的重要途径。” 姚莉说道。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