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1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国家首批重点研究项目聚焦沙葛黄地区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
中国广核集团
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
满容量并网
年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成为我国最大的运营陆上风电基地
▲人民日报报道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投产仪式现场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国家能源局新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能源处处长于海宇内蒙古自治区局局长张小兵,兴安盟委书记苏赫,团委副书记、团长刘树成,政协主席秦华珍,常务副主席杨昌利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宜伦,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志武,中国广核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电网蒙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光辉中国东方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胡修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内蒙古农业银行党委书记中国电建集团中南院党委书记付晓、董事长周峰等设备供应商及参会单位代表56人出席现场活动。
2001年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为保障今冬明春的能源供应又增添了一块“压舱石”。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革命老区安装了701台风机,每年提供超过1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降低了标准煤炭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 相当于植树造林2.25万公顷,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显着。 不仅为保障今冬明春能源供应增添了“压舱石”,也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贡献。 作出积极贡献。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分两期建设。 2020年4月10日首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 2020年9月23日完成首台风机吊装; 该风力发电机安装于该项目一期100万千瓦风电项目。 229台,建设1 500kV(千伏)升压站、1 220kV升压站,将于2022年6月29日投入运行; 二期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将安装472台风机,建设500kV升压站1座,220kV升压站3座。 升压站于2023年11月25日成功充电,二期工程于12月10日建成投运。
02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打造中部地区合作新模式
苏鹤表示,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满负荷投产,是中央与地方合作共赢发展的具体体现,为兴安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力量。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中广核立足中部地区合作,为兴安盟革命根据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体现了中广核在技术创新、工业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不断发挥的作用,努力成为现代产业链的引领者,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杨昌利表示,该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积极对接北京和蒙古国对口援助合作政策。
李宜伦表示,2018年以来,中广核与兴安团委、行署深入合作,传承红色基因,倡导绿色发展,积极谋划革命老区300万千瓦风电项目,系统布局“一园一校一地两市场”发展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实践,是中广核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探索,并将持续给兴安盟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
▲乌兰浩特白鹿学校
其中,“一园”是指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目前已为当地提供就业1000余人; “一校”是指中广核捐资1亿元于2020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 白鹿学校现有学生1472人,教师101人。 共设立3个中广核“白鹭班”,开展9项科研活动。 “一处”是指中广核兴安联盟运营基地,共同建设、运营、维护办公中心、会议中心、档案中心、体育中心、培训中心五大中心,可用于开展各项综合性活动。活动; “第二场”代表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的两期建设。 旗有100万千瓦,科右中旗有200万千瓦。
2022年,中广核兴安盟一期100万千瓦风电项目荣获全球卓越项目管理奖银奖。 这是国内新能源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为我国百万千瓦陆上风电基地项目管理树立了良好典范。 一个新的基准。
03 创多项行业第一,中广核新能源国内装机容量将达4500万千瓦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全国首个通过直流800kV特高压输电消纳的新能源项目。 配备了我国新能源行业首台(兆伏安)/500kV三相一体化主变压器,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创新。
该项目还取得了我国新能源领域其他多项行业第一。 它是第一个500kV电压等级的陆上风电项目并入电力系统,也是第一个同时接受电网和省电网多级调度的风电项目。 第一个采用分布式调相机的风电项目,第一个采用500kV变电站一键顺序控制技术的智能风电场。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
“随着中广核300万千瓦风电基地、光热、抽水蓄能、储能、氢能等类型项目的陆续投产,570多个新能源项目分布在30个省(区、市)全国各地不断输出绿色电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电力体系,积极贡献清洁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