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一个是水泥销量全国第一、传统行业老牌的“水泥茂”,一个是组件产能排名第一的“光伏茂”,还有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皓月。 两人一见面,就互相“煎熬”。 ,时代更是火上浇油。
本文比较了海螺水泥和隆基绿能的业务发展情况,供行业参考。
市值变化:隆基绿能市值仍高于海螺水泥
2020年8月4日,海螺水泥创下3220.24亿元的最高市值。 一年后的11月1日,隆基绿能也创下历史最高市值5423.78亿元。
截至今年12月6日,两者市值较最高时分别下跌66%和70%,至1094亿元和1599亿元。
当龙头相遇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感受到同样的痛苦。 不过,隆基绿能表示有信心能够在这个产业周期中展现出更好的韧性,而海螺水泥则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价值的认可,实施了股票回购。
对比市值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发现,海螺水泥自高点以来基本一直在下跌,而隆基绿能自去年6月以来持续快速下跌,且下跌速度更快。
目前,隆基绿能的市值仍高于海螺水泥。 从市净率来看,隆基绿能是海螺水泥的3.46倍。
营收利润对比:隆基绿能利润已超海螺水泥
长期以来,海螺水泥的净利润和营收均高于隆基绿能。 2015年,海螺水泥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隆基绿能的14倍。 到2022年,两者净利润将相差无几。 今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达到117亿元,而海螺水泥仅为87亿元。 隆基绿能净利润正式超越海螺水泥。 从营收来看,前三季度,隆基绿能941亿元,海螺水泥990亿元。 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 几年来,隆基绿能的整体规模得到了很大提升。 反观海螺水泥,营收连续两年下滑,难免“不进取”。
除了国内业务外,两者都有海外业务布局。 海螺水泥以海外直接投资为主,进出口贸易为辅,而隆基绿能则恰恰相反,以产品出口为主,海外投资为辅。
2022年,海螺水泥海外自有产品销售收入为39.6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 隆基绿能海外营收将高达479.3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37%。 目前,隆基绿能正逐步加强海外投资建厂,逐步布局越南、马来西亚,并与美国工厂建立合资公司。
盈利对比:海螺水泥产品盈利能力明显高于隆基绿能
海螺水泥主营业务为水泥、商品熟料、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 隆基绿能的主营业务是硅片及组件。
从结构上看,海螺水泥的主营业务更集中于水泥,水泥和熟料销售占比88%。 除太阳能组件和电池片外,隆基绿能来自硅片和硅棒的收入也占到了30%。 。
2022年,海螺水泥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6.29%,而隆基绿能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15.38%。 从产品毛利率来看,海螺水泥产品盈利能力明显高于隆基绿能。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由于海螺水泥较强的成本优势,海螺水泥生产所需的原料石灰石主要由自身供应。 同时,在燃料采购方面具有长歇煤炭的优势。 但隆基绿能受制于上游多晶硅行业,硅料价格将大幅上涨。 增加了隆基绿能的生产成本,下游议价能力较弱。
其次,水泥的行业门槛高于光伏组件。 即使目前水泥行业亏损率接近50%,行业整体毛利率仍在12%左右,略低于隆基绿能主营业务的毛利率。
从人员结构对比可以发现,海螺水泥的生产技术人员明显高于隆基绿能。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绿能的行政人员数量是海螺水泥的两倍,而销售人员的比例还不到海螺水泥的一半。 也许隆基绿能需要精简臃肿的管理团队。
2023年,光伏组件价格和水泥价格均将下降。 下降的原因同样是产能过剩,但不同的是未来需求的变化。
海螺水泥的产能基本停止增长,每年增量非常有限。 它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内部改进而不是规模扩张; 隆基绿能持续大幅加大对电池及组件的投资,并认为中长期光伏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两大巨头携手海螺或可能不仅仅是应用
2022年,海螺水泥光伏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475MW,年发电量2.72亿千瓦时,重点发展发电和光伏应用。 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将达到46.74GW,占全国产量的16%,主打组件产品。 建造。
海螺水泥建设分布式光伏不仅是水泥行业减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打造海螺新能源作为公司增长极的重点布局。
在海螺集团与隆基绿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隆基绿能表示将全面赋能海螺水泥,发展产业配套,深化光伏产业相关技术创新合作。
除光伏领域外,双方还可能在电站项目、氢能应用项目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不过,海螺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光伏领域的应用,未来可能会继续向上游拓展。
公开资料显示,海螺水泥凤阳海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4亿元布局光伏组件和光伏玻璃。 此外,其目前手头资金较多,未来可能大幅进军上游光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