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文章指出,阿拉善具备建设百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联盟内年有效风速小时4000-65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3100-3600小时,可利用景观资源量约13亿千瓦,远景资源量超过30亿千瓦。 是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最丰富的风景资源。 集中地区之一。 联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三分之一。 适合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土地约9.53万平方公里,2.56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已列入国家优先开发序列。 开发部署新能源装机容量6.76亿千瓦。
文章表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阿拉善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阿拉善利用得天独厚的风景和土地资源,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千方百计克服通道缺、电网弱、水水难、水源不足等先天制约。住宿,全力推进风景资源规模化开发。 着力建设1亿千瓦大型新能源基地。 目前,已规划储备13个千万千瓦级“沙戈皇”大型基地,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 已竣工、在建、拟建新能源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 一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 纳入国家规划。 阿拉善正在加快建设腾格里东南新能源基地等一批在建和待建新能源项目。
此外,阿拉善盟现有的新能源项目设备全部是从盟外甚至区外采购的。 运输距离长、周期长、成本高。 因此,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全产业链市场势在必行,空间广阔,势在必行。
目前,阿拉善地区光伏发电成本约为0.15元,风电成本约为0.12元,用户侧电价不到0.4元。 在阿拉善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探索跨区域绿色能源合作,可以减少高耗能企业的生产。 成本,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未来碳汇交易空间巨大。
系统规划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关注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氢一体化、工业+新能源一体化,着力引进一批汇聚行业龙头、“头部企业”和“支撑专家”,因地制宜发展。 装备制造、氢氨生产、甲醇制备及运维、服务输出、应用展示等衍生产业。
文章还指出,阿拉善是边境地区。 推动沿边新能源项目布局,不仅可以开发利用边境地区的沙漠戈壁,还可以引进大量企业和人员参与戍边。 从改善民生福祉的角度来看,嘎查村集体土地、牧场可以通过定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方式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文章全文如下:
加快建设百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
黄亚丽
近年来,阿拉善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心怀感恩、锐意进取,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充分发挥资源禀赋,自觉践行“规划制定了“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借力国家“双碳”战略,打造新能源大国基地容量达100千瓦,努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打造大基地
阿拉善具备建设百千瓦级大型新能源基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从风能、太阳能资源来看,联盟内年有效风速小时数为4000-6500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00-3600小时,可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约13亿千瓦,前景可观。资源量突破30亿千瓦。 全国风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土地资源来看,沙漠、戈壁、荒漠草原各占联盟27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适合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土地约9.53万平方公里,已列入国家优先开发序列。 土地资源2.56万平方公里,可开发布局的新能源装机容量6.76亿千瓦。 从输电距离来看,与青海、新疆等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相比,阿拉善到南部、东南部等电力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较短,成本较低。 以江苏送电为例。 阿拉善到江苏的直线距离1380公里。 省际输电通道建设比青海海西省三分之一,比新疆和田省三分之二。 在绿色电力传输和输出方面具有成本优势。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阿拉善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 阿拉善利用得天独厚的风景和土地资源,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千方百计克服通道缺、电网弱、水水难、水源不足等先天制约。住宿,全力推进风景资源规模化开发。 着力建设1亿千瓦大型新能源基地。 目前,联盟已规划储备13个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的大型“沙沟皇”基地,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已建成的新能源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 、正在建设中或待建。 正在寻求一批新能源大型基地。 基地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阿拉善将继续加大通道、基地、电网项目争取力度,在腾格里、乌兰白河、巴丹吉林沙漠等重点地区科学谋划一批支撑性、市场化的并网项目,加快推进腾格尔。 推动黎东南新能源基地等一批在建和拟建新能源项目尽快投入运营,上海苗鲁外送通道、腾格里至江西、阿拉善乌兰察布等渠道项目可尽快启动。 建设将阿拉善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输出基地。
培育大产业
阿拉善具备做大做强绿色能源经济的现实需求和后发优势。 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来看,阿拉善是内蒙古第二大化工城市、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联盟城市。 产业结构严重依赖能力,产业整体水平较低。 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控制总量、强度、控制的挑战。 增长率和其他实际困境。 发展新能源产业和绿色能源经济,可以有效转变发展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排放,重塑高质量发展动力。 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来看,阿拉善地区未来对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的需求巨大。 按1亿千瓦装机容量计算,风能、太阳能、储能等设备潜在市场需求超过5000亿元。 目前,联盟内现有新能源项目设备全部从联盟外甚至区外采购。 运输距离长、周期长、成本高。 发展市场广阔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全产业链势在必行。 从周边地区发展需求来看,阿拉善地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能源发展的集中连片区和核心枢纽。 周边的乌海、鄂尔多斯、宁东基地、石嘴山等都是高耗能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 光伏发电成本约为0.15元,风力发电成本约为0.12元,用户侧电价不到0.4元,离网供电成本更低。 在阿拉善建设大型新能源基地,探索跨区域绿色能源合作,可以降低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未来碳汇交易空间巨大。
阿拉善坚持把新能源发展作为带动联盟产业转型、重塑优势的核心引擎,着力打造绿色能源替代转换与应用示范区、区域绿色能源合作示范区、高新能源示范区。示范区面向新能源全产业链优质发展,培育新能源成为配套性、主导性、支撑性产业。 一是深入谋划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现代化工耦合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绿色能源替代,加快低碳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氢能生产等下游产业,广泛扩大绿色电力、绿色能源应用。 推动传统产业和产业园区整体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场景。 二是积极谋划和开展区域绿色能源消费合作,积极加强与周边用能地区的联系,加快将“蒙宁”区域合作和跨市绿色能源消费合作转化为具体行动,积极承接国内绿色能源消费合作。先进高负荷转移能源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高能低排放产业集中区,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三是系统规划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储氢一体化、工业+新能源一体化等领域,努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头部企业”和“支撑专家”。 因地制宜发展装备制造、制氢制氨、甲醇制备及运维、服务输出、应用展示等衍生产业,统筹火电、抽水蓄能电站、主网架等建设调控资源,促进新能源上下游配套相关产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推动大发展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阿拉善加强生态建设、维护边境安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从加强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阿拉善地处北部治沙带和沿黄沙漠集聚带的交汇处。 承担了黄河几个拐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中的两场重大战役。 。 阿拉善大规模光伏荒漠化治理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蒸发,帮助恢复沙漠植被,促进荒漠化和土地荒漠化“双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从维护边境安全的角度来看,阿拉善属于边境地区。 推动沿边部署新能源项目,不仅可以开发利用边境地区的沙漠戈壁,还可以引进大量企业和人员参与戍边。 从改善民生福祉的角度来看,嘎查村集体土地、牧场可以通过定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方式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通过地方主导、国企参股等模式发展新能源,可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为改善民生保障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
阿拉善坚持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逆向推进生态保护、强实产业、富民富民、促边安定的有效抓手,努力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机制、好载体。 一是系统谋划新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不断丰富和完善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通过风光与光融为一体,风沙牧光。 、环境治理相辅相成,将阿拉善打造成为蒙西部风光与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二是深入研究新能源发展和边疆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创新新能源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积极探索项目护边新模式,统筹协调推进边境地区新能源开发布局,推广新能源。 切实把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守卫边疆,增加人民收入。 培育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筑祖国北部边境安全稳定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发展蓝图已定,是时候追赶潮流了。 阿拉善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精神,锚定两大事件和“闯新路、进军中游”目标,抓住机遇,加快提高效率,奋力拼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