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9,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记者从11月27日召开的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北京碳市场试点已覆盖近1300个单位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试点碳市场之一,北京试点碳市场自2013年开业以来,已平稳运行10年,覆盖单位近1300个,占全市碳排放总量一半以上,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 是一个参与者多元化、交易活跃度高、碳价格激励和约束显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碳市场试点工作机制,根据行业发展阶段科学制定和更新方法论,完善和更新各行业先进值,组织有偿招标发放配额,建立绿色用电补偿机制。 额外购买绿色电力的碳排放将按零计算,并开展低碳出行等碳普惠行动。
经过十年建设发展,“碳排放有成本、减碳有效益”的低碳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纳入管理单位碳排放管理水平和碳减排率明显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北京碳市场已成为展示首都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同时,北京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承担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以下简称CCER)建设。 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组织完成了CCER系统的开发建设和交易规则的制定。 目前,CCER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到位。
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项目落地北京
北京正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不同层次的低碳发展试点。 2022年以来,北京低碳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国家速滑馆低碳技术综合应用项目、北京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被动式近零碳(能源)等12个项目消费)示范项目被评为先进优秀低碳技术试点项目,各项低碳试点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
北京还发布了全国首个车用氢能源领域碳减排方法,鼓励交通领域减碳减排。 基于该方法论,北京大兴区相关企业牵头,依托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情况,计算减碳成效。 这是我国首个获得实施资格的氢能领域碳减排项目,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2.4万吨。 经批准发放的减排量可作为碳排放抵消产品参与北京碳市场交易,产生的收益将返还给车辆所属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鼓励人们低碳出行
依托北京碳市场试点,北京创新开放碳普惠惠及碳交易。 碳普惠平台收取的公共低碳出行碳排放量经批准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进行交易,用于抵消重点碳排放单位的配额缴纳或主动履行碳社会责任减少。
截至今年9月,北京已累计发放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其中大部分已出售给碳排放重点单位,用于碳排放达标。 所得收益用于回馈通过碳普惠平台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MaaS出行绿化城市”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活动已正式注册用户近400万,累计出行人次近3亿; 经初步测算,该活动累计碳减排量已达数十万吨,有效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进程,协同改善环境质量。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减碳、减污染、扩绿化、促增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完善碳市场调整机制,加强低碳试点示范,提高气候适应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迈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