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自我鞭策扎实成长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图为装机容量200MW/宁夏兖州共享储能电站。 海辰储能为本项目独家电池供应商。海辰储能/照片提供

能源革命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储能企业站在最前沿、力争第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其中,厦门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辰储能”)就是代表性企业。 成立不到4年,已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备受市场关注。 它的声誉也好坏参半。 肯定它的人称赞它的速度,并说它后来居上的结果是令人欣喜的; 怀疑的人说,它掌握了流量密码,靠广告吸引眼球。

海辰储能如何应对市场争议?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市场需求放缓、产能过剩风险凸显的当下,企业能否无所畏惧地前行? 把握时代脉搏,讲好能源故事。 近日,国家能源汽车通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总记者谢荣斌莅临海晨储能,并与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对话,共同探讨海晨储能的发展热点。专题探讨时代浪潮下储能企业的创新。 和毅力。

自我激励,实现稳健成长

记者:海辰储能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随之而来的争议却从未停止。 您如何看待市场对海晨储能的评价、贴上的各种标签,甚至质疑?

王鹏程:我们感谢海辰储能的肯定,我们也会认真听取大家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客观地讲,海辰储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市场关注,但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面的,好与坏不能简单地用三言两语来定义。 外界的质疑更多的是一种干扰,源于对公司的不了解。 如果没有顺畅的信息交流,就会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解释。

相比外部评价,我们更关注自身的成长以及客户的需求和体验。 海辰储能坚定专注储能电池赛道,向下扎根,稳步前行,力争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

记者:上半年,储能企业还在忙着扩产。 下半年,行业打响了“价格战”。 储能市场的变化似乎比想象的更快、更剧烈。 海辰储能作为一家参与其中的企业感受如何? 行业“淘汰赛”开始了吗?

王鹏程:国内储能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终端需求有所延迟。 储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但并不像芯片行业那样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 储能跨界玩家众多,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导致周期性产能过剩。 从国际来看,去年爆发的欧洲储能市场也因经济低迷等因素出现需求放缓。 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但我们认为,储能市场的发展变化与其他行业是一样的。 无论是拼价格、拼指标,还是市场担忧的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都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行业加速洗牌优化。 预计到2025年,前五名企业将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届时行业将进入健康发展阶段。 不过,这场长达两年的“战役”并不好打,整个行业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度过这个周期。

记者: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正确的道路。 对于海辰储能来说,如何寻求创新和变革? 你怎么看?

王鹏程:储能产业的发展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海辰储能始终坚持选择做“难事”,深耕储能电池关键技术领域,将储能产品做到极致,持续保证高品质。 产品和服务输出。

当前,储能发展要以市场需求反向引导创新,将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市场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方面,储能市场的需求基数逐渐增大,增长速度仍较快;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很大,世界市场需求更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应用场景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主要目标。 定位,迎来真正的全球储能、全行业储能、家庭储能的综合储能时代。

组织变革克服困难

记者:您谈到这两年行业要“生存”。 那么,海辰储能如何未雨绸缪呢? 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王鹏程:近三年来,海辰储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业界形容为快速发展。 事实上,速度来自于我们对产业节点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封锁。 2021年,在储能电池短缺、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海晨储能迅速量产交付; 2022年,储能市场蓬勃发展,海辰储能快速扩大产能,实现5GWh交付; 海辰储能迅速完成C轮融资,为行业冲击周期储备充足粮草。

应该说,我们对行业现状是有预见、有准备的。 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海辰储能进行组织架构变革,提出“前台强、中台优、后台精细”的规划布局。 以做大做强前台为动力,持续发展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中台会跟随前台的节奏,不盲目扩大生产,同步打造能力,比如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实现售后服务全球化闭环等; 精简后台功能,控制风险,实现快速运营。

相比大象转身,海辰储能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更加灵活,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储能行业的痛点根源是什么?

王鹏程:国内新能源储能市场的增长主要是受到政策强力配置新能源的推动。 关键是理顺价格机制,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的长效机制,推动储能进入市场化阶段。 。 成本和安全仍然是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 没有经济性,商业模式就行不通,储能也只能停留在示范工程阶段,无法真正发挥对新能源发展的推动作用。 没有安全保障,就无法保证新建电力系统的顺利运行。

海辰储能自成立以来,就深谙储能核心需求因素,布局业务。 成本方面,我们将通过引入新材料系统、启动循环生态系统、减少单位设备和生产线投资等措施降低成本。 五年内,每吉瓦时设备投资必须实现比当前行业平均水平至少降低50%的目标。 在安全性方面,通过选用高热稳定性正负极材料、优化电解液配方、高性能隔膜、工艺优化控制和产品标准化,实现更高的安全水平和可靠性。

坚定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记者:现在全年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今年海辰储能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王鹏程:总体来看,海辰储能的发展节奏符合预期。 第四季度一直是交付旺季。 目前,海辰储能生产线已较为饱和,厦门基地产能已全面释放,重庆基地将于近期正式投产。 我们不仅要满足当前的订单交付,还要为明年第一季度做好准备。

记者:海晨储能在海外市场动作频频,强调“内无不稳,外无内力”。 您能否介绍一下公司未来的战略布局? 什么是下一个步骤?

王鹏程:海晨储能坚持全球战略布局,聚焦品牌战略客户,通过产品力+品牌力加速“走出去”,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 目前,海晨储能已在美洲、欧洲、中东、大洋洲等地全面展开业务布局。

其中,非洲储能市场值得关注。 目前,非洲有6亿人缺乏电力供应。 全球人均能源消耗量相对较低。 基础设施薄弱。 缺电、停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未来,“分布式能源+储能”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储能将成为迫切的需求。 今年8月,海晨储能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 我们愿与行业伙伴一道,践行“让绿色能源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努力成为能源之光、产业之光、价值之光。 光。

记者:可以说,储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道路也很曲折。 您对未来储能市场有何预测?

王鹏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体系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 是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度的重要支撑。 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高达3万亿元,未来还有近20倍的增长空间。 储能产业的长期发展也将经历“三步过程”:第一阶段是让储能电池足够便宜;第二阶段是让储能电池变得足够便宜;第二阶段是让储能电池变得足够便宜。 第二阶段是让储能终端足够安全可靠; 第三阶段是让绿色能源足够方便,惠及所有人。

近两年,海晨储能推出了领先的314Ah新一代动力储能专用电池和64系列超大型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并以“海辰速度”(根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发布)、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2023年)。 展望未来,海晨储能将沿着储能赛道坚定不移地前行,通过储能技术领先、储能产品领先、智能制造领先、全产业链领先、和生态友好。 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