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致辞中全面阐释了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典型特征和未来趋势。 他指出,风电已进入3.0时代,产品开发、合作生态、消费机制、商业模式都迎来新一轮系统升级。 储能作为继风能、太阳能之后的第三类新能源资产,将成为电力市场全面开放后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风电、储能竞争力提升,走出国门时机已到。 随着新能源每千瓦时成本的下降,新能源+化工将成为新能源消纳的主流方向。 通过零碳目标汇聚各产业力量,基于新能源的新产业体系即将诞生。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向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燕、中国能源研究院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野宏观经济研究院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电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迪、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和生担任论坛主持人。
第七届视觉技术高峰论坛吸引900余人参加
远景能源是全球首家提出智能风力发电机的公司,也是人工智能与风电技术最全面应用的公司。 风电3.0时代,海上和陆地机组正在快速迭代。 如何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发电效率? 远景能源副总裁、风机平台与传动技术负责人楼益民从风机代际演化的角度,从感知到认知,首次深入揭示了认知提升的五个模型基础并不断优化远景智能风机,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远景新陆海平台及旗舰产品。 远景第三代风机被赋予了人工智能因素,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认知的能力。 针对陆上市场,远景T型平台提供EN-233/7.15-7.7MW、EN-233/8.0-9.1MW、EN-233/10-12.5MW三组旗舰车型,覆盖低、中、高分别风速区域,满足全风速段、平原、沙漠等场景的定制设计需求; 针对海上市场,推出了适用于高风速的 Model Z平台。 EN-286/18.8MW适用于风速地区,EN-270/14MW适用于低风速地区。 该平台产品功率等级可快速拓展至20MW+,叶轮直径可拓展至300米以上。
楼一民,远景能源副总裁、风电机组及传动技术负责人
随着海上和陆地大型机组步伐的加快,核心大型部件的可靠性对风电机组的运行影响越来越大。 产业链垂直整合,高效配置研发资源,远景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应运而生。 远景能源齿轮箱技术部全球总监Ralf Rü博士在会上强调,自主研发的大型零部件实现了零部件技术渗透、整机系统理解和风扇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 远景国际研发团队打通风机传动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验证和运营,并延伸至售后服务市场,全生命周期长达20年。 在变速箱和轴承技术上不断创新,在机械领域攀登珠穆朗玛峰。 :远景在行业内首创摩擦功应用理论,延长主轴承寿命; 它利用变速箱的高扭矩密度技术,解耦行星轮与行星轮轴承的精确间隙控制,实现负载分担能力10%的提升。 制定并实施比欧洲标准高一倍的钢材EVA检验标准,严格控制钢材清洁度。 截至目前,远景自主研发的变速箱和主轴承交付量已超过4500套,自主研发的主轴承投入市场5年来一直运行无故障。
远景能源新电力系统技术总监杨增辉表示,基于十几年在逆变器及逆变器产品方面的电力电子技术积累,远景利用电力系统仿真和控制能力,整合软硬件,定义和创造新电力系统要求。 所需的网络产品。 远景能源总工程师朱洪东博士指出,得益于远景最早的风机研发流程EPD和业内建立的多级测试验证体系,远景了解并建模了风机、内部零部件和设备的运行工况。系统经过深入的整机测试。 设计满足各种工况的系统级测试验证,加速零部件和系统的物理边界和仿真模型验证,全面提升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远景自主研发的主轴承自投入市场以来已运行5年无故障。
新能源比重逐年增加,需要建设适应新能源高比重的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将是关键支撑。 远景能源储能产品总工程师钱振华在会上深入讲解了远景能源如何从终点出发,从新型电力系统的角度出发,兼顾安全性、经济性、电网支撑性和智能性来设计储能系统。合作。 远景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软硬件一体化。 这是全球首个以20英尺标准集装箱发布的5MWh储能系统,也是第一个批量交付的储能系统。 电力成本降低30%以上,能量密度提高30%以上。 40%,配备“自适应”电网支撑技术,基于远景自主研发的EnOS? 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打造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全景监控、风光储协同、电力交易协同。 远景集团电力交易资深专家龚兆宇认为,随着国家加速开放现货市场,新能源和储能都需要优化现货市场的交易策略,以寻求更好的收益。 远景基于大模型,构建了预测精度较高的现货交易系统。 通过准确的新能源预测、电价预测和智能交易策略,新能源千瓦时电力收入可提高10%。 结合远景智能风电机组和智能储能,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交易解决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最优回报。
远景最新一代智能液冷储能系统
在新电力体系的支撑下,当电力体制改革与能源革命齐头并进时,零碳产业园作为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集大成者”,将成为新产业的摇篮。 远景能源综合能源优化设计平台产品总监钱勤彦指出,新时代的资源不仅仅是风速和辐照度,更重要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匹配。 风能和太阳能适当匹配的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可以让电力再次绿色。 它价格低廉,满足负荷侧调节需求,帮助电网从传统能源系统向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发展。 以全球首个零碳工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为例,远景集团零碳战略高级总监张元指出,零碳工业园应具备三大创新体系即因地制宜培育本地企业的绿色产业集群; 可再生能源系统满足零碳能源供应,零碳数字系统满足全球碳管理标准。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不仅实现了高比例的绿色电力直供,还利用高效的能源和碳管理体系与新能源装备、电池、汽车等产业有机重叠,打造绿色产业高地。
秦海燕认为,远景能源长期以来坚持技术创新。 每届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都系统地呈现了远景能源的深度思考和技术创新成果,有助于业界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在风电、储能、氢能等领域的研发前沿和未来趋势。 他指出,质量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风电是一场“马拉松”。 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落实在设计验证、制造一致性、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和风险协调等方面,呼吁开发商和制造商共同制定标准,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行业合作。
杜向万院士在《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基础丰富,能够满足可再生、独立、安全的要求,可以在未来新能源中发挥重大作用系统。 为实现这一目标,能源高质量发展应逐步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可能性三角”。
叶涛分享了《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政策展望》的主题,并表示风电产业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注重与多种能源品种、用能行业、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风电产业对消费绿色转型的贡献。 领头人。
论坛专家报告环节由刘迪、齐和生主持。 刘迪认为,风电的未来已经到来,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的召开将有助于行业共同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齐和生表示,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为新技术、新理念深入交流提供了平台,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行业创新风向标。
本次论坛现场设置了多媒体和实体模型展位,展示远景主轴承及核心部件认证、全栈塔式解决方案、智能储能系统及最佳实践案例、基于大型模型的现货交易终端等。 与会嘉宾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售后服务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零碳技术的未来。
与会嘉宾聆听视觉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