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暴风雪、寒潮、大风接连而来。 多地气温“断崖式”下降,能源供应即将进入冬季用电高峰期。 国家管网集团瞄准冬季供应保障“主战场”,充分发挥“全国一网”优势,坚定承担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调度协调的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冬季供气保障工作。 “冬夏一体化”供应保障机制,大力推进管理 提升管网建设和基础设施调峰能力,全力确保储气库足,扎实推进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准备工作全力打赢保供攻坚战。
加快“一网通”网络组织和管理网络,提高高峰容量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加快“全国一网”建设,安排了14个重点建设项目。 通过新建干线管道和扩建现有设施“双管齐下”,消除运输瓶颈,提高错峰能力。
11月10日,国家重点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天津LNG接收站出口管道成功投运,实现与中俄东线、陕京管道等多条天然气主干管道互联互通。 天津LNG接收站气化能力增至2900万立方米/日,储气能力增至4.2亿立方米。 这将进一步发挥天然气冬季调峰作用,满足京津冀地区采暖季用气需求。
10月30日,中俄东线增压项目北段明水压缩空气站4台17兆瓦国产离心压缩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车,正式投产。 该站的成功运营,可使中俄东线日输气能力增加2000万立方米,更好保障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
此外,西气东输三线枣阳至仙桃段试运行投入运营,进一步增强湖北省及华中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 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嘉兴联网工程建成投产,实现西一线、西二线上海支线和川气东送的灵活部署管道建设,进一步保障长三角地区用气稳定。
随着蒙西管道、古浪至河口天然气接驳管道、潜江至韶关天然气管道广西支线等主干管道的建成投产,管网抢峰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5.4万公里天然气主干管网实际资源接入能力已达到9.9亿立方米/日,可满足今冬明春高峰供应需求和冬季供气总量。
完善站场、管理、仓库协同运作,保供应、高峰“信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国家管网集团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通过联动上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等保供主体,统筹推进保供资源落实,树立足够的保供“信心”并冲向巅峰。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持续优化“接收站-管网-储气库”一体化协同运作,努力增加资源入网量。 与管网相连的18个储气库应充满气,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网的产气量。 容量达到2亿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11%,金坛储气库等三个储气库储气能力创历史新高。
今冬明春采暖季,国家管道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资源总量预计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 进口管道天然气、国内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出口、储气库抽气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确保高峰时段高峰供应充足。
11月10日,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迎来今冬“首船”。 来自卡塔尔的“弗雷特”号满载13.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成功靠泊接收站码头。 该船所载液化天然气将卸入二期工程新投产的22万立方米储罐,可气化成8500万立方米气态天然气。 天津LNG接收站今冬明春还将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31艘LNG巨轮,为华北地区应对寒潮低温提供能源保障。
国家管网集团协调安排7个LNG接收站100多个窗口期,全力保持储罐合理高水平,为抵御冬季低温寒潮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确保“一网通”安全平稳运行的“保障”作用凸显
国家管网集团坚持安全生产第一、高于一切、高于一切,扎实做好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工作。 对领导干部进行现场跟踪,压实各级管理责任,确保管网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筑牢冬季保供“安全网”。
早在今年5月和9月,国家管网集团就组织了56次大型消防行动和一系列检查维护作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入冬前,完成设备设施全面检查维护工作,按照冬季供应保障计划全面落实安全升级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通过增加专业检查频次、加强天然气泄漏检查,开展防冻堵塞应急演练,完善设备。 物资等措施将为今冬明春管网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冬季安全生产、保供的有效助推。 油气控制中心继续开展天然气管网一键启停、自动分配和远程控制功能。 通过前期在线模拟系统、运行数据应用平台、压缩机动态效率监测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天然气管网运行状况得到改善。 数据分析水平提高了冬季保供期的预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