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IEC 61215和IEC 61730系列标准是业界认可的光伏组件安全可靠性评估标准,是光伏组件进入市场的必备通行证。 今年4月,JD 的商用钙钛矿组件开始在TüV Süd进行标准全序列测试。 经过近半年的严格测试,EDEL钙钛矿组件产品通过了防潮冷冻、热循环、湿热、紫外线、霰弹枪冲击、机械负载、爬电距离、脉冲电压等全系列测试,表现极其出色。 该模组功率达到95W,对应模组整个面积的转换效率为13.2%。 这意味着该公司在样品交付期间兼顾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技术方案已经开始生效。 目前,(2023版)系列中正在测试的新一批更高效率组件的样品已于近期完成。
测试数据还显示,钙钛矿组件功率温度系数测量范围为-0.001%/℃~-0.004%/℃,远低于常见功率温度系数范围-0.3%/℃~-0.4晶体硅组件的%/℃。 ,证实了当工作环境和组件温度升高时组件效率几乎没有衰减,表明在相同装机容量的前提下,钙钛矿组件根据实际工作温度产生更多的功率。
此次认证的通过,是对安电光电能源钙钛矿技术研发和产品可靠性的高度认可,将对钙钛矿产业化发展和产品商业化应用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作为全球钙钛矿产业化领跑者,京东光能始终致力于加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直接解决钙钛矿产业化面临的效率和稳定性的核心痛点。
继今年4月送样进行IEC标准测试后,捷电光于6月将小试件和商用组件样品送交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认证,小试件稳态效率达到18.6%。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效率继被列入“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世界纪录效率表和NREL记录图之后,在近期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PVSEC会议上再次被确认为行业最高效率; 商用模组也实现了全面积效率17.18%,近期内部自测产品效率进一步提升至18%以上。 与此同时,公司试验电站已运行近半年,与下游电站资产持有者合作的验证工作也已提上日程。
效率和稳定性的不断突破得益于吉电光电自主研发的钙钛矿量产技术“吉创+”整体解决方案。 经过两年多从实验室到中试生产线的技术流程论证、打磨和优化,“集创+”技术体系日趋成熟。 未来,京东光电将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持续提升研发和产品能力,加快钙钛矿产业化进程,用更高品质的钙钛矿光伏产品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