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 磁铁支撑系统总重量超过1600吨。 它是ITER核心结构安全部件之一。 中国承担了ITER磁体支撑系统的全部研制任务。 它是整个ITER系统中第一个在工厂安装的基本组件。 能否按时交付,关系到整个ITER装置的项目进度以及后期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2019年以来,中核集团西吴院已顺利完成33批次磁体支撑系统的交付。
中核集团西部科学技术研究院ITER磁体支撑项目负责人 李鹏远:磁体支撑系统主要支撑我们磁约束聚变中的超导磁体。 它就像盖房子的支柱。 它起到承重作用并抵消所有电磁力。 它是确保ITER运行装置(反应堆)安全的非常重要的系统。
此次交付的是ITER磁体支撑系统最后一批产品。 它的交付标志着ITER磁体支撑系统研制任务的圆满结束。
中核集团西武院ITER磁体支架项目组成员罗荣荣:最大的难点是控制大部件的焊接变形。 每个单品重约7吨,是一块非常厚的板坯。 我们通过一些早期的模拟,加上从实验件到测试件,再到模拟件,到认证件,再到产品,控制少量的变形,最后固化焊接工艺。
本次产品交付为ITER项目等离子体放电首个重大项目节点奠定了基础,对ITER装置的安装进度具有积极意义。 这标志着我国履行了对ITER国际组织的庄严承诺。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进展如何?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共同建设。 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一。 那么,ITER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ITER位于法国马赛,是一个能够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大型科学装置。 由于其原理与太阳类似,科学家将这种装置称为“人造太阳”。 它将验证聚变反应堆的工程可行性,是人类可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也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截至目前,ITER土建工作已完成85%,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的大部分系统和部件开发已完成80%,结构关键部件目前正在安装。
中核集团西方物理研究所ITER磁体支撑项目负责人 李鹏远:我们中方在法国也有一个100多人的团队,从各个单位选拔了一些优秀人才到那里学习和工作。 通过参加这个组织,我们有机会学习到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下一步,我们将自主建设国内示范堆,储备大量人才和技术。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自2007年9月起正式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经过10多年的研发,中国对“人造太阳”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承担的制造任务涵盖了ITER装置的大部分重要部件。 如大型超导磁体系统、大型供电系统、诊断系统等。
中核集团西部物理研究所ITER磁体支架项目负责人李鹏远:这个反应堆堆芯的部件,比如第一壁、屏蔽包壳,包括中子探测,都是一些核心部件技术,我们中国都参与其中。 中方承担了18项任务,占贡献率的9%。
ITER产品的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度极高,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供参考。 中国团队用了10多年的时间,通过不断探索、攻坚克难,实现了从无到有、到精益求精的技术突破。 以磁体支撑系统为例,中核集团作为主体,联合东方电气、航天科工、兵器工业集团等央企,共同攻关,解决了设计中的诸多难题和制造。
中核集团西部物理研究所ITER磁体支撑项目负责人 李鹏远:我们开始效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并行。 现在我们很多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很多领域我们现在都是世界第一。 。 我们在超导磁体、材料技术、供电技术、控制等方面处于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