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0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氢能无疑是当下能源领域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而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加快氢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近日,张家口临空经济开发区邀请亿华通等氢能领域重点企业召开氢能产业人才座谈会,聆听企业对氢能人才的需求,共同打造氢能产业人才高地。
记者了解到,除张家口外,沉阳、张家港、厦门等地近年来也将氢能人才建设作为重点,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氢能人才。 业内认为,目前,高校氢能专业建设步入正轨,并将不断完善。 未来,氢能产学研融合将成为趋势。
氢能源专业开始受到考生青睐
《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养机制,加快氢能相关学科建设,培育氢能技术装备专业人才,壮大氢能源创新研发人才队伍。 。
目前,当地氢能人才发展状况已成为企业实施项目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例如,今年3月,玉柴新兰(江苏)氢能源公司总部项目正式落地无锡高新区。 该公司表示,选择在无锡落地主要是希望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产学研合作等优势,快速抢占氢能关键全国各地市场。
在政策利好和产业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氢能人才短缺问题开始取得突破。 2019年,“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入选《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专业目录》,成为专科专业。 2022年3月,“氢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氢能源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 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增设了该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去年已完成氢能专业90名本科生首批招生,其中保定校区60名,北京校区30名。今年氢能专业将继续保持‘60+30’的招生规模规模。” 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氢能源专业也开始受到考生的青睐。 “首先,氢能专业的首选满意率较高,这意味着很多学生的首选是氢能专业; 再比如,我们今年在辽宁省招收的氢能专业学生,分数比较高,已经达到了640分。 可以说,在各个省份,氢能源专业都是比较热门的。”
高校相关学科建设逐步完善
除本科学习外,氢能专业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入到硕士、博士阶段。 刘建国表示,华北电力大学已完成氢能硕士、博士培养方案制定和首届研究生班招生。 氢能学术型硕士已于今年秋季招生,博士项目已于去年开始招生。 已确立的。 “氢能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现阶段该行业非常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氢能专业实行本科三层次培养模式、硕士、博士学位,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氢能专业的教学大纲已经基本确定,包括专业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个层次。专业实习包括学校实验和企业实习。同时同时,我们还有大约10本自编教材正在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准备出版,大概明年第一批学生进入大三时就能拿到。”刘建国说。
氢能源专业的学科设置基本可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刘建国表示,华北电力大学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 学校其他相关院系和教研室可为氢能源专业教授化工、材料、能源、电器等基础课程。 氢能专业只需教好氢能部分即可。 。 在师资方面,我们一方面整合校内师资资源,另一方面从校外招聘人才。 目前已从外部招聘教师10余名。 加上校内十几名教师,北京校区氢能专业教师团队有二十多人,保定校区也有十几人。 未来教师队伍将不断扩大。
产学研之间实现顺畅衔接尤为关键
上海哈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民强表示,目前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主要缺乏两类人才,一是系统级人才,二是堆栈级人才。 “系统层面体现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开发、系统标定工程师的短缺。电堆层面体现在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工艺开发工程师的短缺。”
“当前,氢能产业就业需求量大,行业急需专业化、多元化、前瞻性的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顺畅对接尤为关键。”研究。” 李民强指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要积极推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资源优势互补,不断向行业输入高素质人才。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在传达氢能人才匮乏的信息,但需要看到的是,人才的成长除了依靠大学培养外,也离不开实践中的磨练。从教育角度来说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氢能人才,通过增加优质人才总量,让更多人进入氢能行业,行业将有更多机会拥有高层次人才。” 刘建国坦言,行业发展初期缺人是正常现象,首先可以通过其他行业的人才转移来实现。 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从纯学术思维转向工程思维,顺应氢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行业。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我们与一些大型发电集团有比较好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企业实践机会。” 刘建国进一步表示,五大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也逐步将氢能专业纳入招聘目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