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3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发表了题为“零碳产业园:中国制造的绿色引擎”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有机会在鄂尔多斯与大家一起畅想绿色工业的未来。
目前,中国出口已连续五个月下降。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此时此刻,我想借此机会思考一下中国制造和中国出口的未来、挑战和机遇。
我第一次参加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时,我就说过要向鄂尔多斯高原下埋藏的煤炭致敬,因为这些煤炭是封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古老植物。 正是因为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地球温度下降,适合生物生存。
我第二次参加零碳产业大会的时候,我就说过要向石油致敬。 今天谈新能源,我要向那飘过蒙古高原的风致敬。
每次来到鄂尔多斯,我的脑海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鲍勃·迪伦的那首《答案在风中飘扬》。 也许答案就在鄂尔多斯,答案就在零碳产业园,答案就在风。 这是对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机遇的回答,也是我们对全球贸易新规则的回答。
碳中和转型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经济和社会变革。 这要从能源革命说起。 风电、光伏正在成为“新煤炭”。 储能、动力电池、氢能正在成为“新石油”。 智能物联网正在成为“新网格”。 历史告诉我们,每次能源革命都会带来工业革命。 此次新能源的出现,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绿色工业革命。
绿色工业革命背后,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涌现,重塑新的贸易规则,改变贸易关系。
这样的规则改写对于内蒙古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内蒙古有机会成为中国绿色工业产品出口高地。
新的贸易关系还存在更深层次的规则变化。 以“气候”和“碳排放”为基础的新型贸易关系正在形成,以碳关税和碳贸易为特征的新贸易规则正在形成。
这一规则源于全球碳定价的差异。 如今,在欧盟,一吨二氧化碳价值700-800元人民币,在中国可能是70-80元人民币。 这种价格差异让一些发达国家担心“碳泄漏”,因此相关经济体正在采取碳边界调整机制,即碳关税。 或者通过其他类似机制推动零碳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升级,保护国内产业。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碳壁垒不仅仅是碳关税,还包括新电池法案、光伏进口碳足迹要求等其他碳壁垒。 经过这样的结合,我们初步测算发现,未来至少有2万亿元的中国出口将直接面临碳关税壁垒或隐性碳成本的挑战。
国庆黄金周刚过,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正式进入过渡期,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首批产品涵盖钢、铝、化肥、氢等大宗原材料产品。 欧盟要求这些产品的进口商收集碳排放数据,并向欧盟当局报告其碳排放量,然后才能继续出口到欧洲。
未来可以看到,这些产品背后碳成本的差异将导致出口竞争力的显着差异。
例如,生产一吨电解铝将排放12至15吨二氧化碳。 如果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相差500元,那么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电解铝的成本优势有多大? 如果生产基于化石能源,成本劣势是什么?
除了这些基础原材料产品外,中国的三大新兴出口产品——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隐形碳壁垒的挑战。
法国、韩国等国家对进口光伏产品的碳足迹提出了严格要求。 光伏组件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正在成为全球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
欧盟推出的《新电池法案》还提出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碳追踪,从摇篮即采矿端,到生产、应用、回收再回到电池制造。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刚刚在世界上崭露头角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察。
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碳成本增加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个机会在哪里?
与印度和越南相比,中国率先实施了生产零碳产品的零碳工业园区。 然而,与中国制造业竞争的越南和印度在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仍远远落后。 正是在三年前,远景集团提出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并依托零碳产业园赋能零碳产品,包括零碳动力电池、零碳光伏组件、零碳光伏组件、零碳光伏组件、零碳光伏组件、零碳光伏组件等。碳氢能源、零碳金属等产品。
零碳工业园区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可能因此下降21%。
但今天我们可以给出答案。 在鄂尔多斯和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零碳工业园获得这个26%碳关税的竞争优势。
零碳工业园区不是自我定义,也不是地方规定。 一定要建立在三大创新体系的基础上,这是远景集团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第一个创新体系是零碳工业园区必须依托可再生能源系统。 国内不少新能源企业专注于某一产品,如光伏组件、动力电池、风力发电等,但缺乏能够真正为中国提供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的企业。 这就是远景能源几年前决定成为一家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原因。 系统公司的原因。 零碳工业园区让我们可以将风、光、氢、储、智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像交响乐一样通过协作与合作结合起来,满足工业园区持续供应绿色能源和低成本电力的需求。
其次,零碳产业园必须有零碳数字操作系统支撑。 不能自行定义,需要得到未来产品进口国的国家和标准、体系的认可。 这必须通过智能物联网来完成。
未来30年对二氧化碳的管理将是我们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承担的最大的管理目标。 然而,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测量、定义和优化也更加困难。 因此,更需要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的数字操作系统来进行有效的测量、分析、优化、交易和认证。 这就是零碳工业园区。 所需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
第三,零碳产业园区需要培育新型绿色产业集群。 零碳产业园如何培育未来产业体系? 在鄂尔多斯,通过远景动力、储能电池,引入了华友新材等上下游产业体系和隆基股份等企业,形成生态圈,共同打造新能源集群和产业集群。
我们还将零碳产业园背后的三大创新体系变成了全球标准。 远景与鄂尔多斯合作打造了《零碳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零碳工业园区计量评价规范》等地方标准体系,成为零碳工业园区发展的标准。内蒙古零碳工业园区。
同时,我们联合相关机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共同打造了基于零碳产业园的碳足迹服务平台。 今天启动的零碳国际标准建设,将有力推动零碳产业园从实体形态向未来标准输出。
远景集团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已经被复制。 在赤峰,零碳愿景氢能产业园正在进行最后调试。 今年11月,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零碳氢能产业园将在内蒙古启动。
一旦整合底层绿色能源系统,它将成为绿色产业的催化剂和培育者。 依托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体系可有效叠加锂材料产业、电解铝、化工、汽车等产业。 零碳工业园将成为绿色产业的领跑者。
如果你看今天的中国经济,回想20、30年前,是什么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这是一个工业园区。 中国70%至80%的制造业以工业园区的形式进行。 未来,如果我们像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一样,投入同样的决心和努力,建设零碳工业园区,这将有助于中国绿色产业的崛起,有助于中国制造参与全球贸易,解决挑战,抓住机遇,迎来前所未有的星辰大海。
内蒙古率先建设零碳工业园区。 我们在这里看到希望,希望它成为绿色产业新高地、国际贸易新枢纽。 如今,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生产的电池产品80%出口到欧洲、美国、新加坡等地,并且这些电池产品已获得碳中和认证。 未来当电池碳关税壁垒实施、电池竞争更加激烈时,鄂尔多斯和内蒙古的产品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产业绿色转型、中国国际贸易新发展机遇的答案就在内蒙古之风。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