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8,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篇章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智利总统博里奇、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哈萨克斯坦总统托托·卡耶夫、肯尼亚总统鲁托等领导人齐聚中国北京。 15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隆重庆祝“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就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宣布八项行动举措,开启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宣布建设“一带一路”立体互联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八项行动。 他提出打造欧亚大陆新物流通道,全面取消制造业。 限制外资准入、深化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建立企业诚信合规评价体系、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重要举措。

各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予以高度评价。 双方就深化互联互通、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发展数字经济达成共识。 双方期待继续加强合作,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外双边会晤成果丰硕,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出现新机遇。 论坛期间,中外双边会晤密集,发表多份联合声明。 哈方愿共同打造哈中关系新的黄金30年。 中国表示将扩大绿色能源合作范围,更多利用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 俄罗斯深化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一带一路”对接,推动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印尼方面,我们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理念对接,在能源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多高质量合作。 在智利,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计划,智利邀请中国企业参与智利锂矿开发和绿色氢能项目。 埃塞两国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加强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制度化、低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全球治理层面,“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将为纷乱交织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

“一带一路”倡议将得到更多亚非拉国家的响应。 十年来,中国围绕全方位、多领域互联互通,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出3000多个务实项目,并吸引了近万人。 “一带一路”投资1亿美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坚持共商、共享、共建,不附加任何政治经济条件,并以一系列坚持不懈的实践赢得了亚非拉国家的广泛赞誉。 拉美国家从犹豫等待转向积极合作。 阿根廷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和合作计划的拉美国家,使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感兴趣,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吸引力。

随着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愿望更加强烈,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预计,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增至94万亿美元,这将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上诉。

“一带一路”倡议将有效对冲逆全球化思潮。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强行推行“脱钩断环”和“小院高墙”,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重挫折。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向各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惠及当地民生,打造推动更加包容、平衡、普惠的新型全球化。 探索解决西方主导的传统全球化模式不平衡的矛盾。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推进。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混乱交织、冲突不断、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 中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向世界发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这一信号将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深化双多边机制对接合作,推动“一带一路”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新阶段。

规则、标准等软连接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 论坛宣布推出“一带一路”诚信建设高层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诚信合规评价体系。 与会各方表示,应鼓励基础设施规则、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提升“软互联互通”水平。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美国“重建美好世界”、欧盟“全球门户”等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另类竞争”战略,以及推动各国共建“一带一路”。 怀着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愿望,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规则标准创新、优化等新问题。 要着力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不预设规则和标准、充分考虑各方诉求的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凝聚共识。 研究制定规则,提升“一带一路”全球性问题设定和规则制定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基于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型向基于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型转变。基于规则和制度的开放性。

多边机制建设受到更多关注。 论坛宣布,中国将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合作的能源、金融、绿色发展、反腐败等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成立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秘书处,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中国提出的国家倡议转向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多边合作平台,从具体项目合作转向制度化、组织化的对接合作。 组织架构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规范、有效、多边。 色彩将更加丰富,将提高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显着增强各国深化合作的内生动力,强化国际公共产品性质。

在能源合作层面,“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更加鲜明,将为中国企业构建全球能源合作伙伴网络创造新机遇。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能源合作的高频词和关键内容。 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呼吁加强绿色发展政策沟通和协调,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 中方致力于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力度。

这表明,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更加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为避免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掉队”,抢占新能源发展新赛道,他们希望与中国在能源转型产业链供应链上开展相互投资、联合研究和开发。开发、技术应用和标准对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发展模式转变。

中外能源合作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能源合作的需求正在从开发传统油气资源转变为依托中国市场、技术和资本推动能源转型升级。能源工业。 这将进一步拓展中外能源合作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助推中下游炼油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合作前景,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布局,发展整个上游、下游产业。产业链中下游; 它将提供包括跨里海运输走廊在内的跨欧亚大陆新物流走廊合作的可能性,将为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南亚油气管道互联互通创造机会,以及海上能源运输网络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它还将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 合作空间包括风能、太阳能发电、绿色氢能项目、新能源汽车生态、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

中国企业深化能源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重大机遇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能源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也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这将为优化中国能源企业国际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创造重大机遇。

我们将共同构建国家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拓展国际能源合作空间。 近年来,各国积极调整能源战略,呈现新态势。 即化石能源消费国推动能源转型、推广清洁技术作为新的游戏赛道更加紧迫; 化石能源资源国加快油气资源货币化,大力推广传统发展模式。 转型。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需求更加多元化,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应积极发展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以“上游+贸易”为重点,聚焦中下游东亚、亚太、俄罗斯-中亚、拉美、非洲等重点地区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对华合作需求,大力探索油气等全产业链投资合作机会勘探开发、炼油与销售、贸易与仓储、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新能源。

积极推动标准和规则软互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中国能源企业还应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一带一路”多边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为中外合作的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建言献策。能源合作,为能源转型进程做出贡献。 中国能源企业还应引入“一带一路”企业诚信合规评价体系,积极对接共建国家能源合作的需求,用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具体项目实践,深入人心,形成具有普遍性、广泛认可的标准和规则,推动具有中国能源行业特色的标准和法规成为国际标准。 同时,借助金砖国家、欧佩克、国际能源署等国际平台,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和碳减排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深化科技合作,推动合作领域向绿色低碳领域拓展。 中国能源企业应积极应对我国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深化国际技术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主要业务领域,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中国能源企业也应践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借鉴国内绿色油气田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一带一路”国家探索开发新能源项目,推动“一带一路”一体化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 发展; 探索“风能、太阳能绿色发电-绿色氢能-绿色炼化”合作,延伸绿色氨、绿色甲醇等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生产。 推动终端产品多元化和绿色发展,推动“油气氢电服务”综合加氢站建设向海外延伸。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