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用好传统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2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近年来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8%。 其中,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6544万千瓦,增长11.2%; 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9261万千瓦,增长28.1%。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容量295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5%。 能源消费结构日益向清洁、低碳、绿色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强调,发展新能源+储能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钢铁行业的发展,有利于钢铁等传统产业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 锻造行业竞争新优势。 应将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作为我国工业领域高比例应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储能规模化。 应用。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和储能产业; 二是逐步扩大新能源和储能的应用范围和场景。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策规划协调。

基于光伏发电应用的灵活性,我国光伏发电应用模式日趋多元化。 随着新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钢铁企业大规模引入新能源成为可能,优化钢铁企业的能源结构,使其能够从调峰服务中获得额外的增值收益。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熊超认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存在间歇性、不稳定的先天劣势,难以满足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要求。 但钢铁企业拥有丰富的二次能源,可以与新能源结合。 互补性好。 新能源发电的引入将对钢铁企业原有的用电和余热余能发电产生影响,造成电网出口供电出现较大波动。 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大容量接入,企业自发电比例不断提高。 中午富余电低价上网,晚高峰按高峰价向电网购电,影响效率。 储能系统建成后,需要规划其电力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储能调峰作用,节省公司购电成本。 钢铁二次能源具有可调节性强的优点。 它以蓄热、电化学储能、空分储能、气柜等储能系统为重要桥梁,构建多能互补、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体系。 系统。

泗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邢志觉表示,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互动匹配和动态优化调整,可实现可再生能源100%就地消纳。 同时,结合储能系统的调节特性和过程侧可调节的负荷特性,保证光伏消纳最大化,为电网提供峰值负荷20%左右的需求侧响应能力,并为园区内部配电网创造51%的负荷自主权。 可调节性。

对于如何利用新能源和储能推动钢铁行业能源转型变革,范铁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行业本身角度,拓展储能应用范围和场景,建设绿色微电网。 ,并以储能系统作为支撑。 逐步加强新能源应用和消费,构建以“绿电+绿氢”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再加上氢冶金技术的创新应用,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 二是从产业协同角度,积极与新能源储能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的“钢钒产业-储能产业”的产业生态系统。 三是打破以往能源、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割断的格局,充分发挥储能在新能源体系建设中的纽带作用,实现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活力。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忠军表示,新能源、新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体系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对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当前,钢铁行业能源转型持续推进,面临新能源应用带来的能源安全、协调和经济问题。 因此,要加快能源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更多新能源+储能领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共同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推动钢铁行业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 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