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3,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1月22日,“2023首席技术官思考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聚焦大模型热点话题,来自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企业的高层人士进行了深入讨论。
腾讯安全副总裁周斌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金融行业对动态风控体系的追求正在从静态风控转向动态风控,一张反欺诈模型卡可能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了。过去,向一种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客户群体特征、欺诈情况、技术变革等复合因素敏捷迭代进行动态风控转型。
他认为,大型AI模型中智能的出现,让风险控制变得更加容易“移动”。 基于大语言的模型可以自动对客服场景中的高风险用户进行多轮审核; 大规模的智能决策模型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快地进行风控建模。
周斌表示,“大模型给了与人工智能深度绑定的风控更多想象空间,但大模型从概念到实践、从观望到落地需要更多信心。”
周斌分享了对大模型在风控场景落地的必然性和驱动力的一些思考。
一是发展驱动。 在大量银行开展零售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新的客户群体、存量客户的精细化经营、新的客户拓展渠道。 传统的调整风控策略门槛的方法显然无法支撑大规模零售业务的稳定。 只有从根源上迭代升级风控模型,才能掌握风控主动权。 这就是大机型的优势。
二是攻防带动。 风险控制的本质是风险,本质是安全。 黑灰行业利用新技术发起安全攻击的响应速度非常敏感。 即使是黑灰行业也可能开发出大型欺诈模型,可以每天 24 小时生成具有不同身份特征的用户,并向金融服务发起贷款申请。 防守方必须能够跟上进攻方,才能保证攻防平衡。 这也要求金融机构更快地迭代风控策略和模型,否则会引发技术降维攻击。
三是科技驱动。 很多金融机构对新技术的观望都有客观原因,比如人才、数据、预算等相对缺乏。但大模型可以让中小银行或金融机构在第一时间具备风控技术能力。与领先银行处于同一水平,或缩小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技术差距。 大模型在解决小样本建模场景时也非常有优势。 腾讯云的大风控模型在消费金融、互助金融、银行、汽车金融等场景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 这个服务过程中积累的风控知识可以很好地弥补建模样本的不足。
目前已有数十家领先金融机构接入腾讯云大风控模型,并打造了数百个定制风控模型。 东风日产金融租赁依托腾讯云大风控模型,仅用少量样本即可完成定制风控建模,节省70%的建模时间,让最低级别的风控模型具备坚实的风控免疫力,支撑发展的金融业务。 某领先消费金融公司接入大型风控模型后,模型迭代效率大幅提升。 双方共同打造了10个定制风控模型,应用于反欺诈、信用筛查等多个业务场景。
风控是保护企业数字资产的核心防御屏障。 任何数字化企业都必须筑牢坚实的风控防线。 腾讯安全将持续将AI能力转化为服务,帮助企业构建业务风控免疫力。 周斌表示,腾讯安全正在与金融机构合作,编制大规模金融风控模型标准,推动金融行业大规模模型生态建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