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7,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12月4日,2023碳峰碳中和创新创造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以“汇聚‘双碳’实践,引领绿色变革”为主题,来自产学研各领域的嘉宾齐聚一堂,分享经验、交流灵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智慧。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力量。
会上,“秦山核电供热”荣获2023年度“双碳”突出贡献案例,充分展示了秦山核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的积极成果。
探索零碳未来,创造美好生活
中核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秦山核电)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积极拓展核能综合利用。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中国核电投资公司所属秦山核电站挖掘传统核电基地商业价值,与海盐县联合建设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首创我国核能供暖属南方首创。 海盐县核供热节能项目通过对秦山核电基地机组热电联产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实现集中供热。 一期工程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二期工业供热工程将于2022年12月15日建成投产,建立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平台。 该项目技术路线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这是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项目背景
自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宣布“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加快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双碳”目标的法规和措施,要求到2025年、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0%左右、25%左右和80%以上。
集中供热是我国消耗煤炭、产生碳排放的重要领域。 “双碳”发展目标下,向清洁供暖转型刻不容缓。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有效的能源形式,其供热技术已经成熟。 发展核能供热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能源结构和产业升级。
(一)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中供热面积逐年扩大。 目前,全国有17个省份需要供暖,供暖人口7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11.10亿平方米,2020年增长至98.82亿平方米,年增长率高达10.41%,供暖需求不断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 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每年消耗煤炭数亿吨。 因此,迫切需要使用新型清洁能源替代燃煤供暖。
核能是可以替代一次能源的较为成熟的能源形式之一。 我国在利用核能集中供热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与传统热源相比,核能供暖可显着减少污染物排放,保证供暖安全。 将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将对保护环境、建设健康中国发挥关键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缓解燃煤交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
核能供热面临历史机遇期
近年来,随着冬季极寒天气的频繁出现和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南方特别是夏热冬冷的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居民对集中供暖、集中供暖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 但南方城市集中供热因供热周期短、热负荷小、供热设施建设和运维能力不足、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30年碳达峰行动计划”。 政策支持核能供热。 目前,我国核能供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替代小型燃煤锅炉、推广清洁能源供暖方面。
二
项目方法
秦山核电在不影响机组原有发电和安全性能的情况下,为浙江省海盐县的公共设施、居民小区、工业园区提供大规模安全、零碳、低成本的核能供热,真正实现当地居民的利益,地方政府、核电企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秦山核电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
(一)
项目概况
作为我国首批核能综合集中供热试点单位之一,秦山核电与海盐县于2021年联合启动核供热节能项目,充分发挥核能零碳优势,为海盐县居民和公共设施提供集中供热,开启了中国南方核供热的历史。
(二)
核能加热原理
核能供热的原理是将核电站产生的部分热量转移给供热公司,然后通过供热管网输送给最终用户。 这个过程由五个循环完成。 首先,一回路中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加热二回路中的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 抽出部分蒸汽来加热核电站换热站的水。 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三回路。 环路管网输送至供热公司换热站,依次对四环、五环供热管网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将核电站产生的热量送到千家万户的目的。集中供暖。
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用多重隔离栅。 热交换过程中仅传递热能,不与介质直接接触。 同时,第一换热站热水出厂前增设在线监测和隔离装置,回路间采用压差设计,确保供暖安全。 核能供暖应用广泛。 目前,全球在运的400多座核反应堆中,1/10以上实现了热电联产,并积累了约1000堆年的安全运行业绩。
(三)
项目实施
2021年6月3日,核能供热项目在海盐县注册,2021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多方的通力合作和技术方法的不断创新下,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建设。项目主体完成,现场安装仅需40小时。
海盐县核供热节能项目管道总长度约10公里,从秦山核电基地延伸至海盐县市区。 秦山核电站首座换热站实现热水循环供热。 根据规划,核能供热项目分为三期。 计划到2025年满足海盐县400万平方米供热需求。
首座核能供热换热站外景
(四)
“海盐方案”解决南方供暖问题
截至目前,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已顺利完成多个采暖季任务,可满足海盐三个住宅小区和高级公寓的供热需求。 近4000户居民已率先使用核能供暖,开创了南方核能供暖的先河。 同类中的第一个。
秦山核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稳定、清洁的热能,缓解了区域能源“双控”压力,解决了自热用户能耗高、热品质低、身体舒适度差等问题,使用成本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效率。 生活质量。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投产仪式
三、项目成果
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核电零碳、清洁高效的优势。 通过实施核电机组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实现热水循环供热,为海盐县绿色发展注入“核电”。
环境效益:与南方电采暖方式相比,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供热量将达到70.4万吉焦; 与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2.4万吨左右。 相应,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量204吨、177.6吨、6.3万吨。
社会效益:该项目是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开创了我国南方核能供热的先河,为海盐核能工业供热、满足当地居民供热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基础。
经济效益:核能供暖只需更换外部管网,室内供暖设备继续使用,节省改造费用。 与电采暖相比,为用户节省35%左右的采暖费用。
以“双碳”目标为指导,秦山核电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帮助海盐县逐步实现公共设施、居民小区、工业园区规模化核能供热。 不仅为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核电企业发展了新的共赢局面,也为南方大型集中供热项目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体验启蒙
能源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 秦山核电将始终坚持“奉献安全高效能源、创造清洁低碳生活”的宗旨,致力于持续深化和推进核能在工业生产区和城市生活区的综合利用。居民聚集在海盐县等沿海和内陆地区,积极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未来,海燕将继续与秦山核电共同推动核能供热多元化发展,探索核能供热在公益、公共建筑、农业、商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核能推广海盐居民小区供热,通过联通供热设施建设新社区,推动学校、商场、建成小区核能供暖改造,让核能温暖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秦山核电还将供热范围从沿海延伸至腹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直接提供高温工艺热,使核能从“单打独斗” ”到“全能辅助”,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动力。
秦山核电基地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