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中吸取经验近几年光伏项目开发端暴露越来越多“坑”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11月29日,湖北能源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新能源公司收购洪湖卓阳100%股权,股权对价不超过2.18亿元。 洪湖卓阳公司是胡卓阳新能源沣口2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的项目公司。

11月29日,长源电力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3.08亿元现金向公司全资子公司谷城新能源增资,并以其为主体投资建设国家能源长垣故城县冷集镇230MW项目。 农业光伏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近年来,光伏项目越来越受到政策开发限制。 无论是屋顶光伏还是集中式光伏项目,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开发过程中总是容易遭遇挫折,导致不少项目指标被错过。 基于此,农渔业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被视为规避风险的良方。

但目前,一些复合光伏项目在商业逻辑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谨慎对待:根据不同地区复合光伏项目的具体标准,项目的可行性必须“检查”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从陷阱中学习

近年来,光伏项目开发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陷阱”。 看来,无论放在哪里,光伏项目总是容易出现开发端的陷阱。

1.放置在屋顶上

为屋顶光伏找到合适的屋顶并不容易。 除了房屋本身可能存在的违建问题外,由于租赁期较长,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租赁合同期限最长为20年,光伏项目的运营周期可能超过20年。 为保证场地租赁期限覆盖项目工期,一般会签订两份或以上分包合同并串联,以实现光伏电站25年的稳定收入。

但事实上,业主可能会以各种理由中断屋顶的出租,拒绝续签合同,或者加价换取,给投资者的收入造成损失。

2.放置在耕地或湖泊中

建在农田或湖泊上的光伏项目因政策收紧而遭受重创。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耕地几乎成为光伏用地的禁区。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光​​伏项目被发现存在不合规土地产权。

例如,2022年,特变电工卷入“电站毁苗”风波。 子公司唐公司投资建设的行唐200MW光伏项目因涉嫌建设过程中破坏生产经营罪被立案调查,项目负责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执法措施。 近两年,山西、安徽等地的光伏项目也因违法占地而被拆除。

无独有偶,水面空间开发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例如,2022年,水利部发布《水利部关于加强江河湖泊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得建设光伏电站等项目。河流、湖泊和水库。 严格限制水上光伏项目建设。 此前,江苏一耗资75亿元的水面光伏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违法占地被拆除。

寻找“光伏+农业”的替代方案

经历种种阻碍后,通过农业光伏互补、渔业光伏互补等多种互补模式开拓市场的必要性逐渐显现。 未来,“农业+光伏”或将迎来巨大投资机会。

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温室总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业内人士测算,如果光伏农业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其市场价值可达数千亿元,到2025年可达万亿元。

同时,政策也大力支持推广“光伏+农业”模式,推动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

2021年,国家能源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千乡千村闪亮行动”,鼓励试点确定入网收费标准、建立商业模式、实现分布式市场化交易。 随后,启动了全县推广分布式光伏试点。 紧接着,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山东、江苏、山西等9省已将光伏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条例印发《工业能源效率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创新“光伏+”模式,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布局。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智慧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光伏+农业”将优先。

受政策鼓励等因素影响,各地涌现出不少创新型复合光伏项目案例。 例如:

在广东台山的“光伏+渔业+旅游”项目中,企业租用废弃的滩涂、小鱼塘进行改造,吸引游客前来钓鱼,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收入。

在山东济宁的“光伏+渔业”项目中,该公司租用煤矿沉陷积水区,架设光伏板,并向农户支付租金,农户还可以承包池塘养鱼。

广西蒙山县新围镇屯巴山“光伏+茶叶”项目将光伏组件置于最佳倾斜角度,充分保证茶叶自然生长的日照时长。 上部发电,下部种茶。

河北省平泉县“光伏+蘑菇”项目将光伏电站与温室相结合,用于种植需要遮荫的蘑菇。

湖北赛维鄂州“光伏+渔业”项目利用鱼塘或潮汐湿地安装光伏组件发电,养殖喜荫鱼类。

当前复合光伏项目:推广需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例中的废弃地开发只是给农民带来了土地租金的增加,但并没有促进村庄的整体发展,也没有促进农村光伏产业或农渔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 成长。

此外,利用耕地的光伏农业大棚项目(目前集中在山东、江苏、江西等传统农业省份和光伏产业省份)也面临着政策收紧的问题。

2021年下半年开始,山东、广东、河南、江苏等地区陆续再次收紧光伏用地政策。 典型代表是山东省明确“暂停光伏项目占用耕地登记工作”。 这意味着即便是复合光伏项目也未能逃脱被禁止的命运。

庆幸的是,当地政策主要针对占用“耕地”的光伏项目,对于占用非耕地的“坑塘水面”并没有禁止。 对于开发商来说,在已出台复合光伏项目具体标准的地区,可以“打卡”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用地政策对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企业要严守合规底线,符合取得承包经营证、分级资质审查和项目审查制度的要求。 如何增加光伏农业项目与当地农民的互动,真正带动农村光伏等产业的发展,也是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