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成功开幕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2,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大会以“核心汇聚湾区,动力世界”为主题,积极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国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圳20+8新能源产业规划,安全高效发展核能战略,推动我国核能产业技术创新,助力我国建设核电。 本届深圳核博会参展企业超过600家,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展出新产品类别超过2万个,现场观众近10万人次,各平台在线直播超过200万次。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阳、中国能源研究会会长石玉波、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张华、深圳市能源局董事长潘跃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昌利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致辞由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庞松涛主持,倡议环节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王玉民主持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王玉民主持倡议会

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庞松涛致辞

庞松涛在讲话中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努力提高核能现代化水平。 为此,中国能源研究会与核能行业院士、专家及相关单位共同举办本次盛会,共商核能现代化大计,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石玉波致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石玉波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规划建设新能源体系的要求,确保能源安全。 建设新能源体系,关键是建设新电力体系。 核能作为“双碳”战略的支柱能源,是清洁转型和技术变革的动力。 它可以替代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动力,赋能我国能源行业技术创新。 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合作伙伴共同主办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致力于为能源结构转型汇聚行业智慧。 希望与会的院士、专家、企业、机构通过交流讨论,为我国核能事业建言献策。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阳致辞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阳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能源局始终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新能源安全战略,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作出战略部署,把核电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预计到“十四五”末将成为世界第一核电国家。 他指出,确保安全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推动核电科技高水平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高层对外合作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坚持共享发展是核电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致辞

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在致辞中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保障能源安全。 核能是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已成为广东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 目前,广东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219万千瓦,占全国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总量的1/4。 核电对于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及全省电力供应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助推广东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散裂中子源、阳江核产业集群、中科院惠州核科学装置、南方原子弹科技创新中心先进核能研发基地等广东核能与核技术产业均取得积极进展。

深圳市副市长张华致辞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张华在致辞中指出:深圳市高度重视核能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和《深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中国典范。同时,涌现出中国广核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深圳在第四代核电技术方面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布局,多项核相关技术处于全国前沿,大亚湾核电基地安全稳定运行,未来深圳将充分发挥发挥产业创新市场等优势,持续支持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潘跃龙致辞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潘跃龙在致辞中指出: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突破瓶颈制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2022年底,我国拥有核电机组53台,装机容量5553万千瓦,在建机组规模保持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水平显着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我国核电比重较低,核电建设亟待加快。 未来十年,应保持每年核准建设8-10台的速度。 建议时机成熟时推动符合条件的内陆核电项目上马。 要特别注重发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带动作用,弥补产业链短板,探索推广“核电+”发展新模式,促进核电耦合发展能源以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为主。

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杨朝东致辞

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杨朝东在致辞中指出: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科技产业的主体,拥有完整的核产业链创新链体系,肩负着加强核电建设的历史使命。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我国先进核能技术宽谱、系列化发展,华龙一号、示范快堆、模块化小堆、聚变堆等均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中核集团努力构建“核储、风光储”、多元能源互补的现代能源体系,在核医学等核相关民用领域持续造福人民。

国家电投集团核电运营总工程师郝洪生致辞

国家电投公司核电运营总工程师郝洪生在致辞中指出: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是汇聚行业智慧、共谋行业发展、推动核能创新进步的重要平台。核能工业。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是关键。 国家电投以创造绿色价值为使命,清洁能源占装机容量70%以上,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热城市,重新定义核能发展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

华能集团核电事业部副主任胡守银致辞

华能集团核电事业部副部长胡守银在致辞中指出:核电产业是华能集团清洁能源转型的三大支柱之一。 华能集团牵头的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预计近期将实现168小时运行,满足商业运行条件,实现我国在世界第四代核电的技术领先。 华能集团愿与兄弟单位通过行业内大规模协作,共同打造新时代核能产业,共享新时代产业红利。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昌利致辞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昌利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大会以核能现代化与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我国核能产业的骨干力量。 大家的碰撞、交流和深入讨论,将为新时代核能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他强调,要共同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绝对安全; 要继续加大核能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要共同推动核能发展,进一步拓展核能场景应用和空间布局,加快实施核风能、太阳能储能。 一体化集成开发。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宣布倡议

中国能源研究会牵头,与四位院士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国核能现代化发展倡议》。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会主席韩水宣读了倡议。 该倡议做出四项重大承诺:一是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以世界一流的核安全绩效夯实我国核能现代化发展基础; 二是坚持“四个导向”,坚持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持续推动我国核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三是坚持政产学研用深入务实合作,共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四是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以高质量国际合作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

行业代表签署倡议

为打造世界级有影响力的核产品和技术展示交流平台,大会同期举办了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 中国广核集团携华龙一号、和谐系统、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智慧工地、核电机器人、质子治疗等多项科技创新惊艳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广核的高质量发展在核能领域; 系统展示了中核集团应对“9+N”现代产业体系,还带来了华龙一号、玲龙一号、“人造太阳”中国循环器三号等先进核能技术成果以及典型核技术综合成果应用产品。 投资现场展示了模块化建造、和瑞系统、Chord软件、核级锆材料及燃料组件、大型冷却塔及常规岛设计、核电运维、“暖芯”等核能综合利用先进技术。 1号”; 中国华能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华能千万千瓦“三大核电基地”建设现状、“联新桥”公共传播品牌、技术创新、并展示了技术支持。 ,为本次展览注入“华能元素”。

2023深圳核博会现场

本届大会还紧紧围绕“中国核能现代化发展之路”主题,设立“中国式核能创新发展之路研讨会”主题论坛,以及聚变研究、高温气冷堆、核电先进建造技术、核电产业链、核电装备、先进核电材料、智慧核电运维、检修与延寿、核电站安全可靠性、核能在役检查、核电站冷源安全、核燃料自主创新、数字化仪表与控制、核能综合利用、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能源系统、能源金融等17个分论坛。 邀请了全产业链的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于俊冲、彭先觉、叶其震、王自力等院士现场参加相关论坛,共计200余人。 行业专家发布专业报告,共同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作为年度最受关注的行业盛会,深圳核博会将举办多场高峰论坛、专题论坛、技术研讨会、核能文化历史长廊、人才交流会、新产品发布会、核科普研究等活动。 连续四天,大咖齐聚,意见密集输出,高端智慧汇聚,为公众呈现了一场核能创意盛宴。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基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深圳核博会是国内核能领域高规格、高规格、高规模的行业盛会。 是我国展示“国家重要性”、推动核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也是推动核能产业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本的重要平台。 核能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好实践,是我国实施核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战略、加强国际核能交流合作的一流窗口。

未来,深圳核博会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打造核能高质量发展平台,打造国际核能交流合作一流窗口,为加快建设核能大国贡献核电力量。核工业发展新布局,实现核科技高水平自力更生。 。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