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零碳村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
“零碳村镇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有机融合的一条路径,也是我国推进农村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不仅要满足总体目标既要满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革命要求,又要考虑低碳、多元化、安全、智能的新能源体系建设要求。”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首席专家王全辉近日在北京化工大学主办的生物质清洁炊事取暖国际合作论坛上表示。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农村农牧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是可就地开发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是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建设零碳村镇的重要实施路径。
一石多鸟
零碳村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能源资源利用、农村低碳产业发展、农村低碳生活方式、低碳乡村治理四个方面。
在王全辉看来,零碳村镇的理念是充分挖掘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培育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 在做好农村建筑和日常生活节能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利用微网、储能等分布式能源应用技术,在农村居民生活场景中可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总量约45.3亿吨,其中农作物秸秆总量约7.9亿吨,畜禽养殖粪便约30.5亿吨,林业剩余物其中,生活垃圾约3.4亿吨,生活垃圾约3亿吨,其他有机垃圾约5000万吨。 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其中农林生物质资源密度较高的是河南、山东、吉林等农业大省。
“基于我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应用多样的特点,清洁能源使用已成为政府鼓励的方向和农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刚性需求。在广大农村,农林畜禽粪便丰富且分散,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可以为广大农村提供清洁的热、电、气,副产品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支持绿色发展“农业,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村能源。这是您的最佳选择。”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鹏说。
关键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碳峰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进和能源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确立了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成型燃料加工、厌氧发酵等关键技术。用于沼气生产。 拥有生物质锅炉、成型燃料机械、发酵装置等关键装备制造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化生产能力。
王全辉指出,零碳村镇的技术重点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减少农村能源需求; 同时,要大力发展零碳能源供应和能源利用技术,如分布式建筑光储直接柔性技术、屋顶光伏供暖等。 技术、分布式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生产技术、生物天然气技术、生物质“热-电-肥”多联产技术等。
“以秸秆打包直燃集中供热技术为例,它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将秸秆打包后直接在专用锅炉中燃烧。这种技术模式适合在全国乡镇推广。以种植业为主的东北地区,或结合大中型锅炉改造,为周边农户、城市社区和公共设施提供集中供热。”王全辉说。
“我国北方地区每年供暖和农村住房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1亿吨标准煤,其中散煤1.3亿吨标准煤,生物质直燃9000万吨标准煤。在北方地区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方,成型燃料可作为农村燃料,是大宗煤炭的重要替代能源,与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未来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空间巨大进军清洁供暖市场,替代农村大宗燃煤供暖。” 张鹏说道。
转向综合能源服务
生物质能源开发建设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和鼓励内容。 契合“双碳”战略目标,能够很好支撑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农村能源工作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在完成‘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的新形势下寻求和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王全辉说道。
在张鹏看来,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已逐步形成电、热、气、液体燃料多元化发展格局。 未来,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将转向综合能源服务。
“一是随着秸秆等农林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单一生物质发电模式将转变为综合能源服务; 二是加强生物质能源在非电领域的应用,提供清洁热能。 、电力,已在交通、供热、供热、供气、燃料等方面得到应用,应用范围逐步拓宽,向综合能源供应转变。”张鹏说,“生物质能源发展是通过‘农—环境-能源-农业高效发展模式可以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能源转型、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等目标高度协调,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