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6,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彼时,陆地光伏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分布式光伏推广如火如荼。 行业广阔的蓝海、从业者的热情、装机量的逐年提升,都深深刺激着进入行业的人的感官。
如果是你,你会想快速进入这样的蓝海市场吗? 商业竞争,一步是第一,一步是第二。 很多时候,比赛的目的是看谁能击中正确的节奏并更快一步。
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光伏企业,大恒能源的经营理念不仅快速,而且稳健。
在接受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采访时,大恒能源总经理卞崇雷的战略重点始终是“坚持做好产品”,战略态度始终是“稳中求进” 。
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卞崇雷在会上
从风云变幻中来,到风云变幻中去
大恒能源成立于2009年,自2015年起进入光伏行业,与众多老牌光伏企业相比,无疑是一家新兴企业。 不过,与众多新兴企业相比,大恒能源对行业发展节奏的把控和对行业形势的判断也体现了老牌企业的成熟和稳定。
2015年,大恒能源进军光伏行业的一年,组件行业正在发生剧变,半片+9BB方案逐渐成为主流。 大恒能源瞄准行业前沿技术,推出9BB产能,享受行业第一波技术红利。
大恒能源2021年获得建设用地时,原计划建设4GW光伏组件产能。 不过,2022年上半年,电池技术已经开始展现出它的前景,晶科、天合光能等一线企业都已做出了规划。 大恒能源决策果断调整,取消原定建设零部件工厂的计划,上马电池产能。 事实证明,大恒能源再一次“赌对了”。 凭借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出色表现,大恒能源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出货计划的90%。
如今,光伏产业再次迎来历史发展的新拐点。 在卞崇雷看来,随着“碳达峰”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和成本的降低,未来1至2年集中式大基数光伏项目将出现成长期。 此外,随着用电侧用电需求增加,新的市场增长点将逐渐转向工商业分布式光伏。 大恒能源对此也做好了准备,那就是大恒能源在行业中的王牌——全面屏组件。
突破界限,“全面屏”创新组件技术
2017年,率先进军光伏行业的大恒能源自主研发了一款名为“光伏鹰眼”的智能组件。 该智能组件可以利用接线盒内置的监控设备来检测电流、电压、温度和发电量。
为了验证这一智能组件的性能,大恒能源在合肥市某地的两个工商业屋顶进行了测试。 其中一个水泥屋顶采用了最佳倾斜角度,而另一个彩钢瓦屋顶则没有采用最佳倾斜角度。
测试数据证明,最佳倾斜角度和非最佳倾斜角度的发电量存在3%-5%的差异,这也在测试人员的预期之内。 但出乎意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倾斜度非最佳的装置的发电量迅速下降。
大恒能源工作人员通过光伏鹰眼和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原来组件上的“灰尘堆积”才是发电量下降的“真正罪魁祸首”。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大恒能源的研发人员尝试了多种方法来解决灰尘堆积的问题,比如使用导水槽等。 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并不理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会出现积水、积尘的现象。
这时,大恒能源的研发人员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掉组件的框架。 这一想法对于光伏组件原有结构来说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改变。
这一变化造成了两个最严重的问题。
第一,原材料问题。 在原组件的封装结构中,即使边框和玻璃的尺寸相差1毫米,仍然可以在封装过程中进行补偿。 也就是说,原来的组件结构具有更高的容错率。 创新的无框结构,误差容限极低,误差要求不能超过0.1毫米。 这对于玻璃和框架制造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机械负载的问题。 在没有框架的保护下,如何维持原有的机械负载,需要不断的改进和颠覆性的设计。
卞崇雷回忆道,经过两年多的设计研发,大恒能源通过技术、材料、设计理念等多方面的尝试,最终解决了上述两大问题。 2020年底,大恒能源全面屏组件正式投入量产。
这一新生组件被业界誉为光伏组件行业近二十年来最成功的技术创新。 与常规组件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全屏组件采用A面无框设计,大大提高了组件的排水、排污能力,真正实现组件不积水、不积尘; 适用于安装角度较小的工商业配电。 屋顶上,全屏组件有效解决灰尘堆积问题,发电量较同类型常规组件提升6-15%; 全屏模组不积水、不积尘,可减少组件清洁频率,提高运维效率,从而节省运维成本; 全屏设计方便工人安装和运输,大大提高安装效率,从而降低安装成本。
与此同时,大恒能源的全面屏组件也经历了市场的严酷考验,收到的市场反馈远远超出预期。 2022年10月,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经济开发区安徽中亿电力园区建设的1.04MW全屏组件光伏电站成功并网运行。 电站选用同版本、同功率、同数量的全屏模块和常规模块,并使用同类型的逆变器。 10月份电站监测数据显示,全屏组件较常规组件发电增益为8.2%。
此外,湖北十堰东风小康屋顶+车棚37MW光伏电站也采用了大恒能源的全屏组件。 该地区有很多灰尘。 该电站自2023年3月并网以来,仅用自然雨水冲洗组件。 部件表面还是很干净的,不需要清洗和单独操作维护。 目前发电量已超过2500万千瓦时,远远超出预期。
自推出全屏组件以来,全球累计安装量已超过8000个,一般发电增益在10%至20%之间。
差异化产品和优质服务扩大行业利润
在市场非常成熟的今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非常激烈。 这个时代的商战,光伏企业靠什么去竞争?
我们知道,过去几年,行业一直在生产单晶PERC组件,今年以来,组件产能大量上马。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市场活跃。 不仅隆基、天合、晶澳等一线组件企业纷纷推出分布式光伏产品,众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向分布式领域聚集,导致市场崩溃、企业利润微薄。 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危害。
显然,大恒能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采访中,“差异化”是卞崇雷频繁提及的词。 像大恒能源这样的后起之秀的企业,如何才能在巨浪中奋力前行,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大恒能源给出的答案是——差异化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卞崇雷坦言,过去,大恒能源在工商业分布式项目上,在品牌和价格上很难与一线企业竞争。 全屏组件推出后,一切都不同了。
大恒能源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为客户带来更多发电价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恒能源无意快速加入第一梯队,更关注终端市场,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这或许是大恒能源稳步前进的关键。
如今,大恒能源以全面屏技术为立足点,持续深耕工商业分布式市场,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不断扩大利润空间。 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组建自己的安装团队。 作为一家生产和销售零部件的公司,大恒能源不仅销售零部件,还帮助业主安装。 这是从产品思维到服务理念的重要转变。
无论是成本还是专业性,大恒能源作为组件制造商都比普通安装商更有优势。 将服务意识融入到零部件销售中,消除中间商,深度为客户降低成本。 这种模式无疑是零部件企业的一大创新。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报道,这种产品和模式的创新无疑将让大恒能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从单一组件到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布局,大恒能源已发展成为年产能27GW的中型企业。 从进入光伏行业的经验不足,3个月就突破电池量产效率,与一线品牌同台竞技。 同舞台竞争实力。 推进差异化技术研发、精心扩张产能、前瞻市场布局,这些都是大恒能源能够在众多新兴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商业智慧。
卞崇雷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在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持续为行业带来更好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这是大恒能源的战略决心,也是大恒能源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