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风口上的猪”能链智电的奋斗而来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1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广告3宽

中国充电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国累计充电基础设施数量764.2万台,同比增长70.3%。 作为当今时代的“新基建”,充电服务行业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显着增长。

在这样的趋势下,任何一家登上这趟“快车”的企业,总会有一场属于自己的风中狂欢。 能联智能电气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能联智能电气发布的2023年Q3财报,其单季度营收超过1.7亿元人民币(2340万美元),同比增长536%。

显而易见,能源链智能电子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不过,很难说这近一倍的业绩增长是市场趋势的结果,还是能联智能电气努力的结果。 仔细审视其增长背后的经营数据和经营状况,这个行业新人的商业模式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

01 警惕“风中猪”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上,猪也能飞。 诚然,在很多蓬勃发展的行业,尤其​​是有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很多企业快速腾飞,从而掩盖了自身的很多问题,甚至让外界将行业自身的增长趋势归咎于企业。

目前,充电服务行业正在兴起,能源链智能电站受到市场欢迎。 虽然有增长,但从经营数据反映出来的经营风险并不低。

一方面,能联智能电气的资产负债率较上季度仍在扩大,高达90.58%,远超70%的普遍警戒线。 近三季度,能链智能电气亏损6.8亿元,上一季度经营亏损4.47亿元。 面对亏损的持续扩大,未来要“烧”多少钱还是个未知数。

反观能联智能电子最看重的营收增长,仔细一看,更像是被“砸”钱了。 具体来说,能联智能电气Q3毛利润较Q2增加4682.8万元,而同期营销费用环比增加1.61亿元。 也就是说,能联智能电子要赚取1元的利润,就得投入近4元的营销费用。

不难发现,能联智能电气的财务风险仍然较高。 目前,能联智电账上尚有现金3.96亿元,短期债务超过5亿元。 当资产负债率超过90%时,短期债务金额大于账面资金,这意味着如果短期内无法筹集资金,很可能面临严重的经营问题。

此外,根据11月8日的最新数据,能联智电的机构持股比例也低得惊人,仅为0.30%。 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大型机构充当道碴石保护的角色。 相比之下,同期,蔚来汽车的机构持股比例为31.45%,哔哩哔哩的持股比例为19.14%。

随风飞翔的猪终究不是猪。 一旦风向改变,猪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 不久前,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三大运营商下架了能联智电旗下快电APP,并宣布将共同打造优质稳定的充电互联网络,不仅推出了充电桩直营连接平台与第三方聚合平台之间的战争也意味着能链智能电动在充电服务市场的平台优势面临根本性削弱。

显然,充电服务市场的竞争逻辑自下而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能链智能电动使用的第三方聚合流量平台正在被产业链上游充电桩直连平台拒绝。 新秩序、新格局正在面临。 改组。 趋势在变,能链智慧用电在充电服务市场的地位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稳定。

02 拖链智能电子“逆向”运行

纵观时代趋势,由于底层技术的进步,很多行业的服务逻辑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汽车到智能汽车、家电到智能家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卖产品不再是主要在他们的商业模式中赚钱的方式。 、销售服务是指在相应的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场景等中向用户提供订阅服务。

这是一条越来越“轻”的行业路径,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丰富订阅服务,为用户提供长期价值。 然而,能联智能电子作为当前市场的新宠,却“反其道而行之”,给人一种越来越“沉重”的感觉。

根据2023年Q3财报,能链智慧电力收入结构中,线下能源解决方案收入,主要是EPC、储能等,为1.39亿元,占比81%。 可持续充电服务业务收入仅为3150.6万元。 相比之下,线下能源解决方案已成为能源链智慧电力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么,在这次转型中,能链智能电气是否如期成为新能源资产运营商呢? 目前还很难说。 能链智能电气的线下能源解决方案属于重资产项目,似乎不具备类似SaaS订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换句话说,除非能链智能电气继续开拓新市场,否则本季度的EPC收入在下季度将难以维持。 但与能源相关的智能电子产品可以开拓多少新市场呢?

或许能联智能电气想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卖水者”,但目前看起来更像是“挖井人”,即帮助其他服务商构建充电服务场景。 不过,这意味着能联智能电气不能专注于“卖水”,其钻的“井”也不是自己的,仍然是一次性的项目式服务。

长此以往,时间或许会证明,如果不进行调整,能源链智能电子的步伐将会越来越重。

03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行业尴尬的局面往往源于自身定位的问题。 这大概就是能链智电的情况。

一方面,在充电服务领域,能联智电似乎抱着“赢者通吃”的思维,是第三方流量聚合平台。 结果,价格战惹恼了生态伙伴。 面对群雄崛起、自立门户的局面,平台竞争力正在加速提升。

另一方面,能链智能电气已深入新能源资产运营市场,但是以承包商的身份开展业务。 其背后的意图似乎是想通过关注当前的“新基建”趋势来赚大钱。

但一旦新能源的风潮过去,充电服务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如果没有现阶段的持续增量,这种做法将很难持续下去。

那么,能源链智能电力能做的就是不断寻找增量。 如今,能链智能电动叫嚣进军储能市场,就是一种体现。

然而,储能市场的情况却不见得那么好。 目前,整个储能市场正面临下行周期。 产能、库存积压、价格下滑等问题困扰着行业玩家。 同时,还有不少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佬。 公司和资本已经融合,雄心勃勃的厂商比比皆是。

诚然,能源链智能电子也是其中之一,但面对如此卷入的红海市场,此时的进入最终能收获多少果实呢? 不要为损失再开一个洞。

当然,市场越“红”,它能讲述的商业故事就越精彩。 如果能链智能电气只是讲述一个新能源产业链多元化的商业故事,那么进军储能市场将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如果再这样下去,能链智能电动需要关注其“严重”症状能否在未来市场得到缓解,以免无法继续。

广告3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演示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