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2-05,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近年来,济南市外贸集装箱公路运输压力剧增,运输成本增加,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势严峻。 为帮助进出口企业缓解困难,有效保障物流畅通,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创新打造智慧物流运营平台——“铁海E通”,全面优化济南国际内陆港港口功能,加快推进济南国际内陆港建设。物流区产业集聚。 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铁海E通”系统的运用,铁路物流运营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
海关手续在当地办理,海关服务更直接。 口岸管理部门在董家设立了集装箱发运中心,企业无需到港口搬运集装箱; 出口货物可直接运至董嘉火车站装箱到货,并在车站办理报关、转关手续,海关系统自动审放。 整个过程无人干预; 现场操作员完成出口货物的铁路装车手续,物流信息自动发送至港口。
发货在港口自动完成,有效降低弃船风险。 出口货物到港后,港口经营人利用济南海关放行信息,直接将箱体拖入青岛前湾港码头专用前区装运出口; 口岸海关原则上不再进行查验,有效规避船舶弃船风险,真正实现出海开放。 搬到了创业者家门口; 相关港口作业信息在“铁海E通”系统中及时反馈,出口企业可随时掌握货物运输进程。
利用铁路运输,打通东西双向物流通道。 出口货物通过海铁联运班列运输,大大降低货运成本,且不受天气影响,保证运输时间; 通过铁路监管站点和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多元化的物流渠道; 有利于吸引济南市国际物流要素和优势资源集聚,提升区域整体开放水平,实现以董嘉铁路货运中心为核心的改革“创新之地”。
“铁海E通”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打通了济南国际陆港、济南海关、青岛海关、青岛港的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和监管互认,满足企业需求通过出口海关转关预申报模式。 “一报一验一放行”的需求,优化了济南、青岛现有铁路出口通关流程,并与青岛海关“陆海联动、海铁直联”系统无缝对接,构建了为济南出口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通道。 ,让出口企业“上门”办理通关、报检等海关手续。 通过该模式,公司出口货物放行时间由之前的5小时缩短至1分钟; 运输时间由8小时缩短至4小时; 每个标准集装箱成本可降低170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