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1-21,由天天资讯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联系客服!
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
作为中国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的每一次产业布局、每一次经济转型,始终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 自1987年成为计划单列市以来,宁波就开始加速产业布局——从早年乡镇企业担负“半壁江山”,到如今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崛起。追求“大、强、绿、新高”的梦想,一切都步入正轨。 紧跟“时代与趋势”的节奏,率先布局,抢占先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推进,宁波再次站在时代拐点。
上个月,酝酿已久的《宁波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将重点培育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产业、元宇宙、未来能源和航天工业。 天空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未来诊疗等九大未来产业赛道的新优势。
展望未来,宁波将以未来产业为关键抓手,走新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道路,走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前列。
关键词:新路径
九大赛道正迈向新时代
有了前瞻性的规划,未来已经来临。
布局未来产业,用“明天”的技术打造“后天”产业,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浙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未来网络等创新基础良好、成长性较快的九大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等仍在积聚力量的六大未来产业并具有巨大的长期潜力。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未来产业对宁波来说潜力巨大,潜力无限。
潜力在哪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颠覆性的新技术不断涌现。 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实现新质量生产力新跨越的主导力量。 “战略战场”。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宁波将在九大未来产业领域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型企业和领军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体系。
为什么必须做点什么? 作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制造”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五年来,工业增加值从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7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第一名。
发展实力增强的背后是产业规模跃升的有力支撑。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近年来发展迅速。 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从2015年的2225亿元和43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6412亿元和1374亿元,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数量增长。
这样的“丰厚”“家世”,是布局未来产业的优质土壤。 《行动计划》突出了宁波的独特优势,提出了“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两大发展方向。
“现有产业未来化”聚焦重点领域“延伸链条”,放大自身优势,加速换道引领。
前沿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也是宁波未来的战略领域之一。 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产业基础雄厚,将打造前景广阔的前沿新材料高地。
正在建设全国数字物理融合标杆城市的宁波,拥有未来智能化发展的基因和土壤。 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自今年年初正式启动以来,算力利用率已超过80%。 依托数实融合赋能,宁波不断激活新生产力,激发“智造”新活力,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行动计划》指向虚拟宇宙、航天技术、量子技术等“未来科技产业化”重点领域,重点在新建链条上“无中生有”突破,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宁波成为未来产业创新先行区、场景应用示范区、融合发展先行区。
关键词:平台创新 策略来源 杭甬同游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 未来的产业并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 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前沿技术突破和加速产业化的过程。
然而,实现更多“从0到1”的大突破、从“1到N”的大跨越,既是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考验,也对构建更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新要求。
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布局。 在专家云集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硬核产业能力和综合环境生态是宁波发展未来产业的优势,但面临创新能力弱、孵化加速慢的问题。
要在长三角城市“未来产业”潜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唱响杭甬科技创新的“两城故事”,发挥优势,扩大其长处,弥补其短处。
当前,杭州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导的新型实验室体系; 宁波正在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科技大学(暂名)平台等高能创新中心,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471个。
区域科技创新硬实力体现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三年来,宁波部署实施重点攻关项目700余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3项,开发自主创新产品372项,应用于神州飞天、科技冬奥、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有效服务“大事”,支撑了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平均每月研发出两项或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平均每三天开发出一款自主创新产品。 勇敢进入“无人区”,填补国内空白,并以重大成果屡破记录,见证了宁波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产业的根本驱动力是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创新源于平台。 显然,创新是《行动计划》规划中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围绕大创新,以系统思维整合要素资源,优化强化“新型实验室、未来产业研究院”等技术源头平台,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实验田”。
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占据主动。 宁波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正在成为培育“未来产业”的沃土。
关键词:教育主体激发活力营造优越生态
面对未来产业布局,宁波的金钥匙是什么?
我们先从这个数字说起:10099家,这是宁波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截至2022年底)。
未来,行业需要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正如经济学家所说:“所有工业革命都始于车间”。
在宁波企业的制造车间,领先技术已被攻克——
江丰电子实现了检测设备陶瓷配件进口替代,突破了相关耗材国内生产长期空白的局面;
中车时代宁波研发的新型电流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全国轨道交通,跻身国内交通传感器第一梯队;
创润新材料“发布”全球首颗单颗低氧超高纯钛锭,直径800毫米,重量超过3吨;
舜宇集团突破了高精度振动测量、图像传感等关键技术,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令人兴奋的突破,充分彰显了宁波创新主体的活力。
此次《行动计划》围绕未来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未来工业企业主体地位显着提升、未来工业示范应用场景突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领军企业 建设10家国内企业、形成30个综合应用场景等,力争到2035年培育2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链主”企业,建成2家以上未来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 将成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和优质企业的聚集地。
宁波能为“未来工业树”的生长提供什么样的土壤?
从引领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看,正在加速迈向全球智能制造和创新之都的宁波,正在努力巩固和完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抢占新兴产业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用“大优势”、“强、绿、新高”的新姿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培育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根据《行动计划》,宁波确定实施未来技术源工程、未来场景开放工程、未来平台提升工程、未来学科集聚工程、未来人才引进工程未来生态治理工程,共14个细分领域,攻坚克难,着力培育塑造九大未来产业。
满足未来产业长期、大规模的投资,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 宁波将完善投融资支持机制,创建开放灵活的未来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债券融资、开发性金融等多种融资工具的功能,完善鼓励种子期、初创期投资的支持政策。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未来。 行业。
宁波未来的产业蓝图已经绘就。 与强者较量,与强者同行。 前进的道路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进步即将到来。
继续阅读: